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笔者参观徐州汉画像石馆时,被这里展示的“大禹治水图”汉画所震撼。 “大禹治水图”原石出土于山东临沂地区,为高浮雕加阴线刻画像,以横幅长卷式由右向左展开画面。依次为:波浪滔天的洪水中卷入一人,旁边一人伸手救援,大禹头戴斗笠、手持木耒而立;其右有二人和一幼儿,面对灾难,惊惧的幼儿一手提包裹一手掩面而泣。最后有三人,其中一妇人怀抱婴儿,此人为禹妻;另一老者作叹息状扶杖而立。此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大禹带领民众与洪水搏斗的情景。 《史记·夏本纪》记载:尧帝时大水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尧命鲧(大禹之父)去治水,然而“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鲧被流放羽山。到舜帝时禹被派去治水,禹带领民众通过对地理的实地考察,实行了堙塞为辅、疏导为主的方针;并在其治水的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疏通江河,兴修了沟渠,发展了农业,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禹“功齐天地”而被舜选定为继承人。 此汉画为全景式构图,既有对滔天洪水来势的凶猛与民众惊恐之状的描绘,又有老者对大禹舍妻儿不顾而奋勇救灾的渲染烘托,更有通过对大禹持耒傲然直立于波涛之中的坚定形象勾勒,表现出大禹临危不惧、奋起抗争、坚定自若的英勇气概。此图不仅是对大禹治水功绩的赞颂,也讴歌了古代先民在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突出地展示了人们有决心、有能力改造自然和人定胜天的真理,这就是我国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可以发现,汉代人在用各种方式教育世人,要以史为鉴;对当今盛世也有启示,那就是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