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墓,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清单,是目前陕西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秦始皇陵所在的临潼市,其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秦始皇陵一度面临着严重威胁,进而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与当地政府利益诉求不一致,故而造成遗产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的冲突加剧。不仅如此,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在秦始皇陵以往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中,同时又存在着过分强调通过绝对保护的方式实现对考古遗址的有效控制倾向。这种“绝对保护”的方式,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关怀,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与遗址所处区域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约束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证明,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有助于提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和地位,从而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优越的文化软环境。文化遗产所内聚的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繁荣。 统筹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首先应当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当地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目前秦始皇帝陵区域的居民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辅以少量的旅游服务业、机械加工业等。即使是一些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居民,也因为没有规范的市场约束管理机制,零散的商业行动很快就陷入了无序的混乱状况,文化遗产地的居民从文化遗产旅游中所取得的效益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积极实施产业引导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使当地居民充分分享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回报。实施产业引导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秦始皇帝陵区域历史、自然优势,进行适度的游览功能开发,从而形成集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考古研究、公众教育服务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同时,还应当关注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并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域旅游合作,以形成资源互补发展模式,引导和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区域旅游产业。 其次,要关注社区利益,建立参与共享机制,使文化遗产地的当地居民能够有机会参与对秦始皇陵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决策制定,并通过合理的途径表达他们的愿望和对文化遗产地发展的看法与意见。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使社区居民能够分享文化遗产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成果,也就是说,当地居民应当有机会从以文化遗产为核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获得相应的合理经济利益以及其他收益。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文化遗产保护补偿机制,对当地居民为保护文化遗产所做出的牺牲给予一定的直接经济补偿,或通过创造相关的就业机会等方面,使当地政府和居民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直接受益,以调动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的当地居民,大致可以分为失地居民、发展受限居民两类,在具体制订补偿机制时要予以区别对待。对于失地居民,可以通过建立直接的补偿机制,通过解决这些失地居民的养老统筹、失业保证金等问题,以保证他们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能够得到最基本生活保障。通过这种直接补偿措施,还可以强化当地居民作为文化遗产地利益相关方的意识,树立与文化遗产“荣辱与共”的意识,也有助于使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这些失地居民改变生产方式,在大遗址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的项目中给他们优先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与遗址保护利益一致,以实现保护与 发展协调统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对于发展受限居民,则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税收倾斜、专项资金资助等间接方式予以适当补偿,也可以在文化遗产地的相关机构中积极为发展受限居民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使当地居民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直接受益,自然就培养起他们与文化遗产保护荣辱共当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保护意识。同时,可以减轻当地政府对于文化遗产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负担,使当地政府和居民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受益,从而调动和激发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承担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配合工作。 此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当地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美化,有效地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形成文化遗产地周边效应,提升周边区域的土地附加值。当地政府则可以借由周边区域的地产开发等措施,间接获得因文化遗产良好保护所产生的经济回报和收益,进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