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长生殿》:三百年的文化乡愁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5-0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全本昆曲《长生殿》近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是该剧诞生三百二十年间首次以全本形式晋京的剧场演出,被誉为昆曲诞生六百年来的一次戏曲盛事——

     

     

     

    昆曲《长生殿·舞盘》

     

      320年前,洪昇创作《长生殿》,并带领当时北京最著名的昆曲戏班内聚班演出,轰动坊间。遗憾的是,此后300年间,随着洪昇的溺水而亡,《长生殿》已无全本演出。

     

      430日至53日,全本昆曲《长生殿》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是《长生殿》诞生320年间首次全本形式的晋京演出。此次全本《长生殿》由上海昆剧团等单位制作,历时3年完成排练,全剧分为《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长达10余小时。

     

      代表了清代传奇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杰作。它在320年后的又一次华丽转身被誉为中国文化界的一件盛事。“《长生殿》创作完成的当时,即曾南北上演、盛极一时。正可谓感情者动其情,识意者启其思,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以消解传统为时尚的今天,再现中国戏曲艺术的经典《长生殿》于舞台,它四射的艺术光彩仍炫人眼目吗?”

     

      上穷碧落下黄泉 尤以精诚致魂魄

     

      昆曲诞生以来,积累了许多传世的经典剧本,诞生在明清两代的剧本因其故事的传奇性而被称为“传奇”,《长生殿》便是其中一本,是与《牡丹亭》、《桃花扇》比肩的巨著。

     

      洪昇生于清代初年文人家庭,心存明清两朝更替的愤懑和失落,他写作《长生殿》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男女之情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据史料记载,《长生殿》定稿、首演于1688年,全本50折,最早由北京最著名的昆曲戏班内聚班演出,康熙皇帝看过演出后十分赞赏,并向王公贵戚们大力推荐,于是每有宴会,必演此剧,《长生殿》由此走向民间。

     

      然而,岁月的流逝令这颗璀璨的明珠湮没于时间的尘埃里。随着洪昇的逝去,享誉一时的《长生殿》已无全本演出。在舞台上展示《长生殿》全貌,是几代戏剧人和戏剧爱好者的心愿。2005年,上海昆剧团开始排练全本《长生殿》,今天,这个庞大的传奇故事已经成功地伫立在舞台上。

     

      缓歌曼舞凝丝竹 仙乐风飘处处闻

     

      全本《长生殿》是上海昆剧团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创作剧目,一开排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剧组常常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舞台上已经有很多《长生殿》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排演?”年届七旬的唐明皇扮演者蔡正仁说:“《长生殿》是昆曲舞台上常演的剧目,以往多以折子戏组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其他剧种也时常将《长生殿》搬上舞台。在舞台上,《长生殿》的演出可谓林林总总,但却从未有过真正囊括50折的全貌展示。只有排演全本‘传奇’经典,才能全面领略中国昆曲的博大精深。”

     

      昆曲是一门优雅精致的艺术,全本《长生殿》在创作中,于细节之处,无不力求精益求精。剧中的服装是手工绣的,乐器“瑟”是根据出土文物复制的,云锣、编钟,再现古代宫廷乐队的编制。那段只有文字记载的“霓裳羽衣”舞蹈,则多方请教研究唐代舞蹈的专家、并结合昆曲身段的特征,做了最为接近原貌的恢复。

     

      在全本《长生殿》中,汇聚了昆曲舞台上优秀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魏春荣、张军、黎安、沈昳丽、余彬、吴双等老中青昆剧演员同台献艺,四本戏由四组演员分别饰演男女主人公唐明皇与杨贵妃。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曲绵绵无绝期

     

      昆曲是中国浩瀚戏剧中的魁首,融诗、乐、歌、舞、戏、画于一体,它的文学、戏剧、表演、音乐、美术等艺术成就,滋养了各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昆曲的兴旺,象征中国戏剧艺术的繁荣之景。

     

      明朝万历时,昆曲扩展至浙江各地,成为压倒其他声腔的剧种。随后,昆曲被士大夫带入北京,成为宫中大戏、剧坛盟主,京城以昆腔为贵。清朝中叶以后,由于社会变迁,朝廷对蓄养家班的限制,京剧形成并广为流传,以及昆曲自身曲高和寡等诸多因素,昆曲日益衰落。此后百余年来,昆曲案头创作萎缩,舞台演出萧条,戏班解散,演员改行,观众锐减。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被冷落了的昆剧又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在看到复排的《长生殿》后,剧作家罗怀臻感慨万千:“伟大民族的文化复兴,既需要新的创造,也需要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全本《长生殿》重新搬上舞台,这种活态保护不是守旧和泥古,而是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生气,使古典作品更具在现代文明中传承的文化品性和人性光辉。”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