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界连失泰斗,评话表演艺术家吴君玉刚走,弹词表演艺术家杨振言也因脑溢血后遗症心律衰竭,于5月6日晚21时40分在上海第六医院逝世,享年86岁。5月12日 上午9时30分,遗体告别仪式将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这两位生活中的挚友相继离世,带走评弹经典无数。 “杨门三杰”悉数陨落 ??至杨振言前晚去世,评弹“杨门三杰”已悉数陨落。 ??杨振言出身于评弹世家,其父乃著名弹词演员杨斌奎。他幼年即随父习艺,考攻长篇弹词《描金凤》、《大红袍》。16岁起与父拼档,登台演唱崭露头角,在四十年代已驰名。1954年进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与兄杨振雄长期拼档弹唱《长生殿》、《西厢记》。杨振言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与杨振雄通力合作共同创造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杨氏昆仲成为珠联璧合蜚声书坛的杰出双档。而双档书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使“杨派”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杨振言艺术功底十分深厚,角色生动,说表清晰,铿锵有力,节奏感强,演唱富有激情,嗓音宏亮,中气充沛,尤其擅唱蒋调,因其韶味独特自成一格被听众称为“言调”。所唱 《宝玉夜探》、 《莺莺操琴》、 《剑阁闻铃》、 《林冲夜奔》等多首弹词开篇,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听众喜爰。 ??杨振言不但书艺高超,而且在创作上也很有建树。他与杨振雄共同整理的《西厢记》之《闹柬》、《回来》以及《描金凤·换监救兄》等优秀传统分回,都成为书坛精品。由杨振雄早年编写、杨振言加工整理的中篇评弹《赵氏孤儿》,在1994年上演后受到广泛赞许。 ??杨振言虽然早在1982年就己退休,但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评弹艺术,1985年起先后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介绍评弹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老弟兄经劫难酒中对谈 ??评弹与京剧,虽一南一北,却是最亲近的姐妹艺术。许多老一辈评弹艺术家大多是从京剧中汲取营养才独树一帜的。“评话”中的“起角色”则更是直接吸收京剧表演艺术之长来塑造人物的,甚至不少评弹名家还客串过京剧,成为京剧的票友。 ??杨振言就曾发起组织了上海评弹团京剧票房会,并担任会长。其兄杨振雄,擅唱京剧小生,又会昆曲。他们弟兄双档合说的弹词《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潇洒飘逸,很有书卷气,颇具“俞(振飞)派”小生的高雅风范,成为书坛一绝。昆曲大师俞振飞当年亦喜听杨氏昆仲的 《长生殿》,认为“很有品位”。 ??不但如此,杨振言还爱“逼”青年评弹演员票京剧,青年演员听得多了,自然也跃跃欲试,青年评弹演员高博文就因此爱上了程派青衣,这也是杨振言的建议:“你的嗓音不适合唱梅派,程派吧,你自己也喜欢。” ??高博文还向记者回忆,杨振言与刚刚辞世的吴君玉知交多年:“他们是评弹团同事,一同历经患难,不但在评弹艺术上有共同语言,还喜欢一道票京剧,两个人经常坐在一起,‘咪’点黄酒,长谈不厌。我和两位老师走南闯北到北京、香港等地演出,就看到两个人在路上像两个老小孩一样,插科打诨,把我们‘噱’得笑得不行,两人上街买东西也是作伴同行,吴君玉老师去世的时候,因为长期化疗,头发几乎都没有了,家人就给他戴了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杨振言老师也有一顶,两个人当时是一起买的。” 病中情牵评弹后继人 ??2005年,苏州电视台编导殷德泉曾看望病中的杨振言,他回忆道:“去年5月2日杨振言先生因患脑溢血住进了第六医院,整整一年了,跟我去年来沪看望他时明显消瘦了。杨振言先生的出言吐语还是那么铿锵有力,他告诉我们身体恢复很好,希望下月能出院,因为回家后需要整理修改长篇弹词《大红袍》,他一边说一边还不断地做手势给我们看。我说起高博文、周红学唱杨先生的《描金凤》,杨先生更是高兴,并谦虚地说:‘我的《描金凤》一般,希望年轻一代能胜于蓝,企盼评弹事业后继有人,再度繁荣。’正是如此说起《描金凤》更增添了杨振言先生的精神,再三要我拜托高博文来医院时,为他带一付假指甲,他说等过几天嗓子好一些后,他还要弹弹唱唱……” ??高博文则透露了杨振言不顾“行规”将祖传家学教授的感人往事:“杨老师的 《大红袍》、《描金凤》都是杨家家传的好戏,《描金凤》更是因与余红仙老师搭档而绽放亮采,我那时正与余老师的弟子周红搭档,杨振言老师一直忧心 《描金凤》后继无人,于是不顾‘传戏必须先拜师’的行规,破格教授了我这出戏。” ??两位评弹大师的相继故去,让人担忧评弹界后继乏人,上海评弹团副团长周强介绍,去年,上海评弹团从苏州评弹学校引进了7位年轻的毕业生,正在跟着杨振言的师弟张振华等上海评弹团名家集中培训学艺,而今年开始,上海评弹团也委托上海戏曲学校开设评弹班,第一批本打算招收30名学员,但最终因报考人数不多,只录取了十几人,将于9月1日开学学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