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晚报》记者独家专访参与修订的宁波学者王重光
距上次修订80年之后,“蒙学之冠”《三字经》将出新版本。本月25日,经过修订的《三字经》将在北京首次发布,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将争取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 新版《三字经》中,新增的内容不超过全书的10%。专家称,修订本以整旧如旧为原则,保持原本风格。修订和新增的内容到底有哪些?修订过程中是否有争议?《三字经》在中小学中推广的意义何在?近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参与修订工作的宁波学者王重光。 斗室中有200多个版本的《三字经》 如果你想在一个地方同时看到200多个版本的《三字经》,最好去王重光的办公室。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放着3排各种版本的《三字经》,墙上用镜框装裱着古本和扇面《三字经》,柜边挂着《三字经》挂图系列,桌上摆着两摞套着塑料纸的古本,书页已经呈黄褐色。他说,这是北京一个年轻人在地摊上帮他淘来的,早上刚寄过来。 王重光今年69岁,是宁波文化研究会成员,宁波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研究《三字经》12年。他最早研究《三字经》,是1996年,那年正好是鄞州学者王应麟逝世700周年。南宋时期的王应麟被认为是《三字经》作者。出于对乡贤大儒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王重光用自己的养老金,祭奠王应麟。 去年11月8日,由宁波市鄞州区与《光明日报》组成编委会,共同发起修订工作,他是参与修订的学者之一。“这次修订工作,要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删节、修改和增补,原则上整旧如旧,新添内容不超过全书的10%。”王重光说。
网友列出修订《三字经》5条“罪状” 修订工作启动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有的网友索性列出“修订《三字经》的5条‘罪状’”,认为修订《三字经》践踏知识产权,毁灭古书,“古书是不可再生的东西,必须坚决予以保护”,修订《三字经》是浪费公款,给自己挣稿费,等等。 王重光认为:“《三字经》问世后,元明清历代学者将它不断延伸发展。最近一次公认的修订是1928年,由国学大师章太炎修订的。 “关键是怎么修订。”他介绍,以往的修订版本大同小异,经典名句从未修改,叙史部分通常改动最多。如章太炎修订时,将《三字经》扩充到1596字,这是字数最多的一个版本,对历史的记述也从清朝灭亡延续到了辛亥革命。 “我提出的观点是,修旧如旧,要保持历史风貌,延续文脉;改动部分越少越好,因为改得越少,风险越小;修得不好,不如不修。”王重光回忆,当时编委会请5位学者分别编写一个完整的版本,他编写宁波版时,如履薄冰,花了2个多月时间,经常纠缠于一个问题难得其解。 对新版的一些内容持保留意见 既然“改得不好不如不改”,那么新版的《三字经》改得好吗? 王重光表示:“我个人对新版中的一些内容持保留意见。不过学术问题见仁见智。”
他编写的“宁波版”中,将涉及“三纲五常”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换成“三教者,儒释道。三地者,川原林”。“叙史”修改部分,如将“自李闯,生气毁”换成“闯王入,明廷倾”等,并新添“辛亥年,民国兴。废帝制,建共和”“新中国,立东方”等内容,归纳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他的这些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王重光告诉记者,民间来稿中,有的也对这部分做出修改,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但编委会讨论中,有学者认为,这些体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秩序和道德准则,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在《三字经》中,作为一种历史知识加以保留,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同时,这些句子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和《三字经》中的标志性语句,所以不宜删除。 对叙史部分止于何时,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标志着封建社会在中国彻底终结,对于《三字经》这样一个传统典籍,应将历史结点止于此处,而不宜继续延续。 按照王重光的看法,历次修订《三字经》,都属个人行为,由当时的名家大儒自主修订,直接署名。“我建议编委会也请牵头人直接署名,但未被采纳,新版署的是编委会的全称。” 小孩子不需要懂,只要背熟即可 《三字经》虽然是“蒙学”经典读本,但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历史、天文、地理知识。“中小学生读《三字经》,能理解吗?”对于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的想法,民间颇多质疑。 王重光说:“小孩子读《三字经》,不需要懂,只要背得滚瓜烂熟即可。”他认为,《三字经》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孩子将来一定会理解,并且能受用终身。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鄞州区镇明路中心小学开始试点,让学生们背诵《三字经》。2007年,白云小学也开始试点。“《三字经》很受孩子们欢迎。” 在这次修订过程中,王重光结识了山东省莱西市教育局局长张为才,得知他在几年前,即在莱西市中小学中推行《三字经》,并编写了包括《三字经》和《千字文》在内的读本,广为传播。“他告诉我,在莱西市的路边,随便拉住一个学龄孩子,都能把《三字经》从头背到尾。” “不要刻意追求理解,儿童习诵《三字经》,要的就是‘不求甚解’。”王重光说。
焦点关注
新版《三字经》部分修订内容 改掉明显错误 新版《三字经》中,修改了原本中的常识性错误。如“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中,梁灏确有其人,但他并非82岁高龄,而是活到36岁就去世了。原本《三字经》用先人“活到老学到老”的例子,勉励儿童刻苦读书,不符史实。章太炎的版本中对此已做出修正,改为“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顺应阅读习惯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自子孙,至玄曾”,是《三字经》的原句,在新版本中,这句话改成了“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孙而曾,曾而玄”。修订者认为,《三字经》往往是宽式押韵的,人的阅读习惯从古至今不断变化,将这段内容稍作变动,读起来更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增加劝学内容 在新增部分中,记者注意到了“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曰笔墨,曰纸砚,此四宝,藏文房”这样的语句。王重光介绍,这里的修改,部分保留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重订三字经》的内容,另一部分则是编委会根据《管子·小匡》等文史资料新添的,为的是让孩子更多地学习古代文化知识,增加劝学教益。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