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楼宇烈:感悟生活禅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4-0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二十七讲 

                          

        2008年4月3日,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27讲在陕西师范大学文津楼201教室成功举办。本场论坛邀请到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著名佛学大家楼宇烈教授担任主讲,作题为《感悟生活禅》讲座。中国禅学主编、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教授主持了讲座。陕西师范大学吕建福教授和校内外的硕博士研究生、陕西伟志集团高管人员约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讲座。

        楼教授在讲座中,先是高屋建瓴地介绍了佛教的基本思想、永嘉禅法、渐修顿悟二偈、宗密禅师的五种禅等,以及内观禅法、行禅等禅学思想、流派,并根据自己多年的体会,将禅修的入门方法,概括为三句话:“做本分事,持平常心,作自在人。”

        1.做本分事

        这句话是唐代著名禅师赵州和尚的话。赵州和尚有个著名的公案:吃茶去!茶是寺院里最最普通寻常的食品,而喝茶是寺院里边最最平常最最本分的行为,赵州和尚用"吃茶去"来提醒人们要在本分的事情中去体会禅的道理,禅不离本分。人生的基础就是本分,连本分事都做不好,就不可能做好大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禅宗让每个人"面对当下",就是让人面对现实,不要回避问题,做好本分事,从本分事做起。

        2.持平常心

        马祖禅师说:"平常心是道"。有人请教禅师如何修行,禅师说:“困来睡觉,饿来吃饭。”每个人是在吃饭,但是不好好吃饭,千般计较;每个人是在睡觉,但是不好好睡觉,百般思虑。过于计较,过于思虑,就会被杂念所困,失去自我。中国成语中有“名缰利锁”的说法,名利都是束缚人心的缰锁。而平常心,就是要在失意的时候不要悲观,而得意的时候更不要忘形。

        3.成自在人

        这是黄蘖希运禅师的话。自在是佛教追求的理想状态,最高境界。不是指物质层面的自在,而是心的自在。仅仅有财富自由,没有心的自在是不行的。黄蘖希运禅师说:“终日吃饭,未曾嚼得一粒米;整日行,未曾踏得一片地。”表达了不着相、不住相的禅髓。我们每天遇到很多很多事情,能否不被世间的相牵着鼻子走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就是因为太住相了,不能释怀。

        从当下做起,从本分事做起;通过本分事锻炼平常心,去除名利缰锁;通过平常心锻炼无念,无住,无相,最后成为自在人,自由自在,就会有莫大的受用。楼教授还以“活在当下”作为这一部分的总结。

        最后,楼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禅学三字:“净”、“静”、“敬”。楼教授的生动睿智、谆谆善诱的讲演,如春风化雨,使与会诸人,欢喜无尽。讲座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会场不时爆发出开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吴言生教授对楼宇烈教授的讲演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吴教授说,楼老师告诉我们活在当下,参修在当下,觉悟在当下,听了楼老师的讲演,我们是领会在当下,欢喜在当下,赞叹在当下!大家参透了楼老师讲座的前面部分,就等于学了一部佛学概论,可以受用终生;参透了楼老师的禅学三字,中国的佛寺面貌就会大为改观。吴教授用“真正的淘金者”、“眼横鼻直”、“什么是团团转”三个富有禅机的小故事,分别回应楼老师的“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三个要点。吕建福教授对楼老师的精采讲演也表示了由衷的赞叹之情。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是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会长杨洪先生在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设立的一个高层次、高品位的学术论坛。自开办以来,邀请到富有影响力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前来演讲,其中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原亚太所所长黄心川教授、佛教中心主任魏道儒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夏年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所所长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所所长方立天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当代重大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牟钟鉴教授,清华大学宗教中心主任王晓朝教授,复旦大学韩昇教授,以及日本、美国的一批专家学者。论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论坛将禀持着“一持冲来千杯受,万朵琼花放清香”的奉献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继续为大家奉献上精采的讲座。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