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日,河南郑州某小学的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学唱豫剧。由中国教育部推动的“京剧进校园”试点工程正在逐步展开。虽然河南省暂未被列入推广省市,但河南一些学校已开始将豫剧和京剧的著名唱段纳入课程。中新社发慎重摄 “京剧进课堂”提案让全国政协委员孙萍两次成为新闻焦点人物,前一次她作为提案起草人为此奔走呼吁,后一次她却对大量样板戏涌进课堂表示忧虑。孙萍说,这完全违背了自己普及传统优秀文化的初衷。中国要强大,除了军事、政治、经济要过硬外,还要有过硬的文化国防,否则中国人就会失去自己的根。(《武汉晨报》3月31日) 拯救传统京剧,成了拯救样板戏,气得提案人孙萍由拥护派变为反对派。如果我们将眼界放得更宽一些,就会惊奇地发现,在很多制造和提供文化产品的公共部门那里,文化二字早已变得浮浅庸俗。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似乎不缺少文化,浩浩五千年文明史灿烂锦绣源远流长,几乎每块土地上都有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另据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类型的文化节庆活动已超过5000个,文化氛围应该令那些立国只有200年的美国佬们艳羡。 然而,包括孙萍在内的多数人却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文化贫瘠地带。电视电影里最叫座的是好莱坞大片,孩子们钟爱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之类的洋节泛滥,而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民族传统节日,冷落稀缺到被邻国拿去申遗的地步。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过“软”,已招致某些外国人的嘲笑。连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说,中国不会对世界产生威胁,因为中国只输出电视机,而不会输出里面的内容。 5000个文化节庆活动不等于文化氛围浓厚,因为它们中有不少已成为形式雷同、虚构政绩、公款追星的政绩秀台。它们所堆砌起来的,并非坚固强大的文化长城、文化国防,而是一堵外表花哨、根浅基虚的文化景观墙。 唐朝诗人李商隐曾讽刺汉文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如今某些地方官却表现更甚——有地方教师工资拖欠、民工欠薪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有地方却欲举300亿元打造所谓的中华文化标志城;有地方公祭之风愈演愈烈,争抢神话传说人物归属地,花钱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子虚乌有式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豪华祭祀大比拼;还有地方不辨历史真伪美丑,大兴土木建造西门庆文化园、鬼都文化城、高力士陵园等,为负文化、伪文化大造声势、推波助澜。一听到拯救京剧,便把锁入历史档案库的样板戏拿出炫耀,将假古董当成文物来拜,却听任真文化流失出境被人家申遗,难怪撒切尔夫人对“中国式输出”不以自然。 文化被认为是最后的国防。抵御外来文化入侵,加固文化国防,需要我们首先敬畏自己的灿烂文化,守卫民族文化的基因。千万别把文化长城打造成如纸板薄的景观墙,如此豆腐渣工程,担负不起历史与文化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