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六月十四日,访客参观张恩茂的“红楼居室”。今年六十四岁的张恩茂家住郑州市小杜庄,他从一九八零年开始进行《红楼梦》书籍及相关研究资料的收藏。目前共收藏九百一十七种版本约一千五百本的《红楼梦》书籍。 中新社发 朱晓娟 摄 □对于普通人来说,高鹗得以闻名于世,要归功于《红楼梦》的家喻户晓。但是,他们可能并不知道,《红楼梦》之所以能够以一种完整的形态流传下来,则要归功于高鹗 □那些认为后四十回是附骥于前八十回才得以流传的,是把问题弄颠倒了。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高鹗以及《红楼梦》后四十回 □对高鹗的研究应该作为铁岭红学文化研究的重点,并要成为铁岭人的共识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提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 《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首次把高鹗的名字印在了曹雪芹的后面,自此,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是高鹗这一说法,几乎成为举世皆知的文学常识。然而,事实上,在红学界,有关高鹗以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争论一直未曾平息,甚至屡有挞伐之声。作为高鹗的故乡,铁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鹗的相关研究,并培养出了一大批重点研究高鹗以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红学爱好者。对于铁岭来说,高鹗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研究,已经成为铁岭不可忽视的文化责任。 去年12月12日至 13日,在铁岭举办了“纪念高鹗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铁岭市《红楼梦》学会成立发布会”,此次全国性红学研讨活动便是力图正面评价高鹗以及《红楼梦》后四十回。与会学者还针对红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建议。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次的会议,具有着为高鹗以及《红楼梦》后四十回正名的重要意义。 在高鹗、程伟元排印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出版之前,《红楼梦》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并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广泛传播 根据学者尚达翔的考证,高鹗“大约生于乾隆十八年左右,卒于嘉庆十九年冬至廿年间。 ”(《高鹗笺注·前言》)他去世以后,学生增龄将其遗著编辑出版,亲写一序,云:“兰墅夫子,铁岭汉军人也。由乙卯进士,历官给谏誉满京华。而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故著如林,未遑问世,竟赍志以终。 ”这是历史留下的唯一的“高鹗小传”。 对于普通人来说,高鹗得以闻名于世,要归功于《红楼梦》的家喻户晓。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并不知道,《红楼梦》之所以能够以一种完整的形态流传下来,则要归功于高鹗。 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合作整理修订的一百二十回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由北京萃文书屋以木活字排印出版,即“程甲本”,乾隆五十七年又修定、排印了“程乙本”,合称为“程高本”。 “程高本”的印行,迅速扩大了《红楼梦》的流传与社会影响。时至今日,最通行的版本依然是“程高本”。这位有功于《红楼梦》的清代文人,被今日的铁岭人视为城市的骄傲。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序言的落款处写着:“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咸丰辛酉重刊的《红香馆诗草》,其序言的落款也写着 “甲戌之秋八月既望,铁岭高鹗序”。这些便是高鹗乃铁岭人的两个重要佐证。 在高鹗、程伟元排印的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出版之前,《红楼梦》只以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并且大多是前八十回。程高本的刊行,大大推动了《红楼梦》的广泛传播。根据研究,终清一代,绝大多数士人都把程高本 《红楼梦》视为一个整体,很少有人批评所谓的“高鹗伪续”。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开创了“新红学”,提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非曹雪芹原文。此后,有关高鹗以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学术争论便一直持续至今。 胡适说,高鹗“替中国文学保存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俞平伯说,“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后四十回在《红楼梦》的传播史起到了保全《红楼梦》的重要作用,它虽然有诸多问题,但仍属于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议,学术界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是,《红楼梦》后四十回为曹雪芹原笔残稿,由程伟元、高鹗对此进行了整理补缀的工作;二是,《红楼梦》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原作,而是高鹗的补作。甚至有观点认为,现存《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对《红楼梦》的结局进行了破坏性的改写。 在铁岭 “纪念高鹗诞辰二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活动期间,众多红学研究者发言反驳了那些彻底否定高鹗以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观点。 红学家郑铁生引用作家王蒙在一篇文章中的观点,论述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文学价值。他说:“王蒙在一则短文中写道,‘从理论上、创作心理学与中外文学史的记载来看,真正的文学著作是不可能续的……至于像 《红楼梦》这种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立体多面,内容生活化、日常化、真实化、全景化的小说,如何能续?不要说续旁人的著作,就是作者自己续自己的旧作,也是不可能的。而高鹗续了,续得被广大读者接受了,要不是民国后几个大学问家特别是胡适的考据功夫,读者对全书一百二十回的完整性并无太大怀疑。 ’王蒙是作家,有着创作的深刻体验,他谈后四十回首先着眼的一是叙事;二是整体;三是创作过程。 ” 即便是第一个提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胡适,也没有彻底否定高鹗的功绩,他认为,高鹗“替中国文学保存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结论末段说:“以上所说,只是要证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之死被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俞平伯也曾说:“高鹗补书,在大关节上实在是很仔细,不敢胡来。即使有疏忽的地方,我们也应当原谅他……我很不敢看轻他的价值,正因他已竭力揣摩作者的意思,然后再补作那四十回。绝不敢鲁莽灭裂自出心裁。我们已很感激他这番能尊重作者的苦心……”俞平伯在临终时,更说:“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 ” 大连中山区退休干部、红学研究者张兴德提出,那些认为后四十回是附骥于前八十回才得以流传的,是把问题弄颠倒了。 “《红楼梦》流传史上,那么多的形形色色的《红楼梦》续书,不下十几种(有人说有几十种),为什么不能附骥于《红楼梦》流传,而单单是这后四十回呢?后四十回在《红楼梦》的传播史上之所以能获得群众的认可,起到保全《红楼梦》这样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它虽然有诸多问题,但仍属于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张兴德主张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高鹗以及后四十回,比如鲁迅先生曾经客观评价说:“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 学术界应当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研究高鹗,同时也应当承认高鹗对 《红楼梦》的贡献。平心静气地论说高鹗,不仅仅是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和风气的问题,也是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问题,更是对铁岭未来发展负责的问题 张兴德告诉记者:“当下,否定后四十回、“腰斩红楼梦”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正在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更广泛的层面扩散,甚至形成了一种潮流。各种媒体、新闻报刊热衷宣传的 ‘红楼揭秘’、‘红楼探轶’、‘红楼解梦’之类,无不如此。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关注。高鹗以及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 正是因为“高鹗伪续后四十回说”在红学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学术界对于高鹗的研究和评价,存在着某些主观偏见。红学家杜春耕在 《谈红楼梦研究的特殊性》一文中指出:“大部分研究者,尤其是资深学人,均以为后四十回是狗尾,写的不好,可偏偏老百姓读此书掉眼泪处在后四十回最为集中。 《红楼梦》一书中作者多重思路与创作冲动并存的现象,扩大了封建社会的容量,接近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性质。 ” 铁岭市红学会副会长卢祥云认为,学术界应当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研究高鹗,同时也应当承认高鹗对《红楼梦》的贡献。作为一名铁岭本地的红学研究者,他表示:“我们平心静气地论说高鹗,不仅仅是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和风气的问题,也是对历史,对文化负责的问题,更是对铁岭未来发展负责的问题。高鹗有功于《红楼梦》,有功于中国文化,对高鹗的研究应该作为铁岭红学文化研究工作的重点,并要成为铁岭人的共识。高鹗乃铁岭之高鹗。铁岭不研究高鹗,是铁岭人的失误。铁岭人不懂高鹗,不能客观、公正、理性地看高鹗,更是铁岭的悲哀。 ”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也提出,现在需要更加公正地、历史地认识高鹗。 “高鹗不是破坏《红楼梦》的罪人,他是《红楼梦》的功臣。过去有人认为高鹗故意改变了《红楼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实际上这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根据现在对高鹗的研究,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整理出版《红楼梦》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
《红楼梦》研究讨论区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