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和国人疾呼,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一些市民开始摈弃群发短信,自创一些创意短信发给亲朋好友;一些网民发起网络春晚,诠释来自虚拟社会的春节解读;而一些商人则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春节中,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这些春节创意,将带来年味的回归,还是对春节传统的误读? 自创祝福:不让复制冲淡真情 随着资讯时代到来,春节发送祝福短信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习惯,廉价的短信、电子贺卡等祝福手段让节日祝福更便捷。 交际范围扩大是催生祝福群发的另一重要因素。民俗学家刘魁立认为,现代人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所有亲朋好友亲自见面、亲自拜年难以做到,于是,图便利选择群发短信祝福被人们迅速接受。 尽管祝福群发的理由很多,然而,同质化祝福冲淡真情,已引发不少人的忧虑。不少市民在感叹祝福群发没意思的同时,又无奈地也在群发祝福。 同时,也有部分厌倦群发“祝福”的人开始重新定位节日祝福。细心的人会发现,与前几年多雷同短信相比,今年的原创短信多了。银川市民李涛说,我不会转发短信,转发短信看起来总让人感觉是应付了事,而且除夕、初一两天收到上百条的短信,谁记得是谁给自己发过短信了。 沉寂多时的拜年贺卡也悄悄归来。收到当年一寝室同学从北京发来的拜年贺卡后,银川市民黄晓兵感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手写的贺卡了,熟悉的笔迹、熟悉的文字,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校园,感觉很真实。多年后翻出来看,还会感到一股温情扑面而来,短信却不易保存。” 刘魁立认为,原创短信增多是必然的,转发、群发祝福不是不可用,但不值得称赞。对不同的人发送祝福,应该有特有的情感、特殊的话,这并不在于措辞的巧妙,而在于情感的真挚。所以建议在拜年祝福时,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情感,这样别人在收到祝福的时候会像和你聊天一样亲切,一样感动。 网络春晚,虚拟社会的春节传统文化解读 近几年来,“网络春晚”每年都吸引着广大网民的眼球。而今年春节随着多台“网络春晚”的台前幕后被相继曝光,“网络春晚”更是成为了网络和媒体热词。 今年的“网络春晚”竞争不可谓不激烈,10来台“网络春晚”相继上演持续刺激着网友的眼球。 “网络春晚”必然离不开春节和网络一古一今、一传统一现代两大文化。似乎原本背道而驰的两大文化却在春节这一节点上利用网络结合了。 网友可以说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的群体。纵观今年的“网络春晚”,无论是明星网络新春拜年,还是展现运动健儿和睦家庭,还是亦幻亦真的网络直播晚会,都有中国春节文化元素包含其中。而“全球华人网络春晚”,“全球华人”这一概念的打出原本就包含着中国春节同喜、大团聚的传统文化内涵。 “网络春晚”自然也少不了网络红人“凑热闹”。“扬州公交妹妹”“后舍男孩”等网络红人的参与,让既“雷”又“囧”的场面不可避免。网友“天山雪”看了新浪网上关于山寨版“赵本山”表演的一分钟简版《抄底》以后,留言:“快看看,新浪上有一个山寨‘赵本山’,真逗!”一些网友甚至拿此节目比对赵本山在央视的表演。 对于来自虚拟社会的春节传统解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研究学者祁庆福认为,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其必然结合时代新生新时期的春节文化。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群众生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网络春节文化。 创意年货,在颠覆老传统中传承文化 年复一年的糖果、红对联、倒贴福字……不少国人都在无奈地感叹“年年过年年相似”,传统年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因雷同而打折。善思考者总是把握商机,创意年货使得一些不甘平淡的年轻人的春节多了几分精彩。 春联是中国人农历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货,大红底、大黑字的传统春联,仍是绝大多数国人的选择。 而个性是年轻人永远的追求,打破传统、彰显个性的春联开始在这个春节悄然走俏。随着电脑制作、数码技术日渐成熟,将宝宝的照片、情侣或夫妻的甜蜜照片挪到春联、年画上,对PS(制图软件Photoshop的简称)高手来说,信手拈来。这份值得纪念的年货不仅可以给春节带来几分快乐,保存下来还能留下一段温馨的记忆。 搞怪中国结、牛年牛饰等创意年货也大受年轻人欢迎,不少创意年货在网店销售,而一些创意DIY小店则吸引了年轻人自己动手制作准备年货。 对于创意春节,祁庆福认为,应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说明大家对传统春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对保护遗产的自觉性提高了,如果春节只剩下看美国大片、吃肯德基、逛迪斯尼,那就危险了。而现代元素融入春节传统中,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符合自身规律的传统传承。另一方面,传承不可能全部继承,必然在变化中传承,是活态传承的。且有些春节新元素只会存在于某个时期,并不会具有持久生命力,因此不必太考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