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台民众关注“两岸故宫交流” 三希帖有望重逢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1-2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台北“故宫”周功鑫院长将于214参访北京故宫的消息经本报披露后,引起了读者的高度关注。这是60年来,两岸故宫高层之间的首次互访。

     

      昨日,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东森亚洲新闻台总编辑林天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最受台湾民众关注的两岸新闻,除了熊猫就是“两岸故宫交流”了。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化学者、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著名主持人王鲁湘表示,随着两岸关系的密切,在互信的基础上,终有一天,两岸故宫是会“走在一起的”,唯一能阻碍它们的只有时间。

     

    熊猫亮相后,就轮到“故宫”了

     

      “人们常说,中国有两座故宫,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但在包括我在内的诸多台湾人看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是同源同根的。我们一直是一家人。”林天琼表示。

     

     

      林天琼告诉记者,当他获悉两岸故宫高层将进行互访时,打心眼里感到兴奋和高兴。在台北“故宫”透露了这个消息后,全台湾的媒体几乎都报道了这个消息,也吸引了台湾民众的高度关注,“只是那两只即将与大家见面活泼可爱的大熊猫的人气实在太旺了,才把这条对于两岸文化交流来说可能是跨时代的消息给比了下去。”

     

      林天琼认为,这次两岸故宫高层互访,在两岸文化交流,尤其是故宫文物的交流上肯定能取得突破,“现在台湾当局对这件事态度很明确,表示了支持。台北‘故宫’和世界上许多博物馆合作过,独缺北京故宫。一旦能真正和北京故宫合作,那么对台北‘故宫’来说,肯定能提高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其博物馆营销会更有优势”。

     

    “三希帖”有望重逢

     

      作为台湾文物界的权威之一,中华文物协会常务理事张克晋在肯定两岸故宫互访具备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对两岸联合办展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一想到‘三希帖’明年即将团圆,我就激动万分”。

     

      张克晋告诉记者,文物南迁时,当时的政府带走了北平故宫和南京中央博物院的许多精品,导致众多国宝分隔两地。比如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被乾隆皇帝并称为“三希帖”之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收藏于台北“故宫”,而另外两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藏于北京故宫。“现在,两岸故宫已经就‘三希帖’在明年合并展览达成了共识。希望这次两岸故宫互访能将展览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确定下来,让两岸众多文物爱好者圆梦。”张克晋表示,不管“三希帖”展,还是其他展览,只要两个故宫能联合办展,那绝对精彩。台湾文物界现在很乐观,他们希望两岸故宫最终能形成文字上的契约,为两岸故宫合作扫清障碍。

     

    文化交流的阻碍都可以解除

     

      “这是一件好事,天大的好事。”王鲁湘策划的专题“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2008年年底刚在凤凰卫视播出。2009年新年伊始,王鲁湘就得到了两岸故宫将要合作的消息。

     

      王鲁湘告诉记者,在做那个专题时,他曾把“两岸故宫何时互访”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采访。而不管是周功鑫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都毫不怀疑,终有一天,两岸故宫会走在一起。在台北采访时,他了解到,台北“故宫”前院长秦孝仪曾说过,“台北故宫的文物所属权毫无疑问是北京故宫”。而台北“故宫”内部,“国立故宫博物院”这个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这种名称的保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文物所属权的尊重”。

     

      王鲁湘还透露,他曾把同一个问题抛给周功鑫和郑欣淼:“‘三希帖’何时重逢?”两位院长都表示,他们也在期待那一天。王鲁湘也认为,大陆没有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是导致台北“故宫”文物无法赴大陆展览的主要原因。“司法免扣押条款”主要规范拥有争议文物的国家和地区,在相关文物“赴外展出”时不会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以确保外借文物“有借有还”。近年来,国际上追讨文物的声浪高涨。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以确保文化交流无阻。

     

      “公约这一关,完全可以用一个书面的承诺书之类的东西来解决台湾方面的疑虑。一旦这一步解决了,那么其他阻碍都不足为惧了。”王鲁湘说。本报记者 吴成贵

     

      相关链接

     

      “三希帖”指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 《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清朝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于是他在自己卧室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名帖,以供他随时观赏。后来此阁被乾隆皇帝亲自命名为 “三希堂”,而藏于此阁内的 《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就被后人统称为“三希帖”。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