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TaipeiNationalPalaceMuseum)全貌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对于大陆的大多数人而言,台北故宫博物院久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 故宫国宝南迁 1924年,冯玉祥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国民政府派员入宫点查文物, 可时局动荡,1931年爆发918事变,日本侵占东北,觊觎北京。战事日益紧张,为了顾及文物安全,故宫开始了长达11年的“文物万里大迁徙”。从1933年至1944年,故宫13491箱书画、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图书善本,在军警重重戒护下,先迁上海、再迁南京、又迁至贵州,四川。其中惊心动魄之事不胜枚举,而文物竟无丝毫遗损,实为不易。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下令将分散三处的文物运回南京。然而国事未平,1948年,国民党知大势已去,决定将国宝文物由上海以军舰分三批运抵台湾基隆。第一批于 这些“国宝”被运往台湾后,先存于台中市糖厂仓库,后又迁到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1961年,台湾“行政院”决定在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设新馆, 国宝南迁途中 台北故宫建造时的照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的故宫和北京的故宫不是一个概念,北京的故宫是一个真正的皇宫,而台北的故宫其实只是一个的博物馆,建筑气势和规模都无法同北京故宫相比。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士林区阳明山脚下外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依山傍水而建,馆区占地面积约7.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长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汉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瓷器、中国历代玉器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牌坊 探秘台北故宫山洞库房 由于展出场地限制,台北故宫每次仅能展出各类文物50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其余60余万件文物长期放置在台北故宫的山洞库房内。台北故宫的宝物库房共三处,以后山器物库房、书画库房最经典,而图书文献库房藏量最丰。在行政大楼地下室书画库房里藏着清摹本《清明上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韩干的《牧马图》、米芾的《蜀素帖》以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稀世之珍。 1965年两岸局势紧张,“台北故宫”委托台湾电力公司在展馆三层后面建有一座 库房的秘密入口,就隐藏在故宫一楼大厅一扇不起眼的员工专用门背后,只有刷特殊门禁卡,才能敲开藏宝之路的第一扇门。进门之后,搭上文物电梯,来到了正馆三楼后方,这里出现了第二道关卡,需要门禁卡与钥匙一起开启。进门之后是一条宽 要开红门,故宫人员至少三人同行,绝不可能单独入内。知晓洞库密码的人,整个故宫不超过10个。而拥有密码的人和拥有钥匙的人,又是分开的。即使贵为院长都没有钥匙,也无法单独擅入,钥匙平时锁在行政大楼地下的器物处办公室,由科长保管,凡进出山洞,都必须向科长报备批准,并先行知会安全室。 要硬闯更是不可能,42年来,故宫一直维持着完美的零失窃率。因为,这一路上早已布下红外线感应器、体温感应器、碎音侦测器、新式数码监视器,就连通风口里也装设了防盗器材。每道门背后的电子吸力锁,非要 红门打开的一剎那,里面居然还有两道门。一扇是厚达 历代帝王的宝藏!近两万件的宋、明、清三代皇帝的瓷、玉器等收藏,半个世纪前还躺在北京紫禁城里,历经22年的战乱, 离开器物库房山洞,我们进入另一处书画库房。通往书画库房的地道里十分寒冷,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医院的消毒水味。每隔一段便有一扇防火门,进入书画库房真正的关键之门,是其中一扇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褐色防火门,门上编号写着“720”。这个终年不见天日的库房,常年恒温维持在 书画库房的角落,还有一只满是风霜的破烂木箱,镶边的铁条已经锈蚀,像一件经历长途旅行的行李箱,上面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褪色封条和粉笔字,“北平故宫封条”“院121”“沪756”“洞333”……这正是曾经走过 退出山洞库房,关上大门,宝库再度陷入永恒的黑暗与寂静,只留一小盏灯光,维持监视器能见度,与外界完全隔离。 台北故宫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清宫档案文献38万册,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约65万件。数量虽不及北京故宫多,但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举不胜举。 书法中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苏东坡的《寒食帖》、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等。绘画中有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半部长卷。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鸟纹玉饰、汉代的玉角形杯,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青铜器中有商代兽面纹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窑宝石红釉观音尊,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瓷器中包括孤品奇珍、没有“冰裂纹”的宋代汝窑“水仙盆”和明成化瓷、明永乐宣德青花及乾隆官窑等2.5万件中国瓷器艺术的瑰宝。更有大量元宋刻本的古籍,包括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都是无上的国宝。台北故宫内还存放着康熙的朱批折子2000多份及其他书法精品。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还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 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两岸故宫都以清室宫廷收藏为基础,在追溯博物院的历史时,也都将1925年的开院视作各自诞生的标志。有人说北京故宫“有故宫,没文物”,台北故宫“有文物,没故宫”,也有人说迁台的文物仅占原南迁文物的1/4,台北故宫根本不能与北京故宫相比。平心而论,两岸故宫是各有千秋。 要说书画,台北故宫的宋画达943幅。此外,还有西周时代的青铜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铭文,都是传世珍品,比如毛公鼎,腹底有3行497个字,十分罕见,至今仍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瓷器中精品更多,宋瓷中的汝窑,清瓷中的古月轩,90%都在台湾,这也是台北故宫最值得夸耀的收藏之一。 台北故宫有65万件,但仍无法和北京故宫超过100万件的珍品相匹敌。比如“三希帖”中的二希藏于北京故宫。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出宫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游春图》等基本都收回故宫,几年前更以千万巨款收购流落民间的怀素狂草《食鱼帖》。此外限于当年的运输能力,皇帝宝座太大,家具太大,无法搬运,使很多珍贵的明清家具至今还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由于当时对文物的评价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使得像宗教文物,特别是清王朝以后藏传佛教文物等当时都没有被国民党拿走。而最不能忽视的是,北京故宫美轮美奂的古代建筑,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伟大文物。 担心被要求“物归原主”,台北故宫文物未能在大陆展出 两岸文物交流和两岸文物界的人员互访,还是近10年的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两岸文物交流也基本上是单向的。台北故宫自1999年开始向大陆借展文物,当年台北市为“三星堆传奇”特展及“汉代文物大展”向大陆商借“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文物赴台,曾引起很大轰动。2001年,“天可汉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中赴台展出的陕西省唐代文物来自12家文物单位,共120组件,种类包括金银、铜铁、玉石水晶、玛瑙和陶瓷等。至于台北故宫文物何时可赴大陆展出,当地的舆论一般认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办理“司法免扣压”手续,主要是有人担心台北故宫文物赴大陆展出,会被要求“物归原主”;二是展室符合“恒温、恒湿”的要求。随着两岸关系迅速升温,相信未来两岸的文物交流会逐渐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