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书情盘点:书媒记者评出“2008年度十大好书”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2-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经过全国书媒记者与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知名学者多轮投票,第九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日前对外公布今年评出的2008年度十大好书:

     

    1、《未央歌》,鹿桥著,黄山书社

     

    2、《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3、《剥洋葱》,(德)君特·格拉斯著,译林出版社

     

    4、《极权主义的起源》,(美)汉娜·阿伦特著,三联书店

     

    5、《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杨奎松,社科文献出版社

     

    6、《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

     

    7、《青灯》,北岛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8、《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以塞亚·伯林著,吕梁、洪丽娟、孙易译,译林出版社

     

    9、《聆听父亲》,张大春著,世纪文景出版社

     

    10、《美国怎么了?》,(美)保罗·克鲁格曼,中信出版社

     

    是好书但仅仅是一类好书

     

    在深圳参加好书评选,第一次懂得了规则之限。去之前先收到年度十大好书的备选书单,工作人员说,如果不满意,可以增补五本,但此次只评文史类,而且不包括重版书。评选先是五十进二十,最后是哪十部入选,得由终评委说了算。上周末,由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知名学者谢冕、南方朔、梁小民、陈子善、李景端、张冠生、止庵、江晓原、刘苏里、马家辉等组成的终评委,给出了此次评选的本年度十大好书最终名单。

     

    点击开这个书单,并没有游离我们初评的书目范围,但面孔还是有些陌生。生分何来?我觉得是因为它们被集中一起的缘故。严肃有时是一种感觉,当严肃面孔的书目太集中时,它的严肃也会浸染到其它书目。其实我分明知道,有一些是很亲情的,比如张大春的《聆听父亲》;还有些是很青春浪漫情怀的,比如鹿桥的《未央歌》。就是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我记得当初被它激荡思绪,也并不仅仅是他说出了那个骇人事实:“我曾经当过党卫军。”但是现在看它跻身此列,差不多就想给它贴上反思的标签。我甚至觉得,被推向好书第一位的《未央歌》,原因并不在于它写得多好,而是作为一个在台湾流传很久的作品,它让大陆的读者等得太久了。

     

    这是终评委要的结果吗?好像也不是。因为二十部初评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反馈说,我们这些媒体评委评得太理性,把有趣的书前进之路阻隔了。但我们真这样不可理喻吗?好像也不尽然,因为拿到备选书单,我们都忍不住在此间添添加加。但结果是它们都最终落选,因为面对这个书单,你同时得承认,标准的意义就是舍弃。至少,现在评出来的书,算得上今年文史类的翘楚,这还不够吗?

     

    说来说去,还是规则之限。每到年底做盘点,各行业都花活不断,而书业的盘点就有些单调。左一个“十大好书”问世,右一个十大畅销书出炉,畅销榜与专家榜还都井水不犯河水,那些中间地段的书呢?几乎就被搁置。事实上,看看豆瓣网友所评的书,那些可都是他们秘密的心头好,怎样才能晒出它们?

     

    年终盘点如何能呈现不同人群的阅读趣味,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需要向有奇怪感知系统的日本人学习一下。记得今年有个成立了几十年的《人民文学》杂志日本粉丝团来华交流,他们向中国媒体展示他们精心制作的“人民文学读书会19912007年年报”,可算是让大家开了眼。人家品评作品,标准都是“有趣度”、“好奇心度”、“说教度”、“无国界度”、“温暖度”这些。而我们却常年习惯把书归到“文史类”、“人文社科类”、“生活类”这不同的堆里去评选,好,也只是一种类型的好而已。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