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 “文房四宝是什么?”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类选修课专职老师刘宗还记得,刚开始上《中国画的临摹与欣赏》通选课时,有的学生连这样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这让他感到非常吃惊: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高分考入重点大学,但在审美方面的修养却接近于零呢?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日前在烟台大学举办的2008海峡两岸大学美育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指出,素质教育虽然推行多年,但美育依然游走于教学体系边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大学生审美素养普遍不容乐观 为了摸清当前高校美育开展的现状,烟台大学于此次会前对全国18所高校的3257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大型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普遍不容乐观。 “你系统地接受过哪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调查组从山东省内某理科院校回收的问卷显示,填写“从未学习过”的有1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7.8%。即使在回答“曾经学习过”的同学中,同时接受过3项或者3项以上艺术教育的学生仅有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0.49%。 调查中,不少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三杰是谁”,“信天游是哪里的民歌”,“相声的四项基本功是什么”等一些基本的审美常识全然不知。其中,理工科学生审美知识缺乏的情况更为普遍,在调查的九类美育常识中,每一项指标,文科生的平均分都要高于理工科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院校中,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最低的。调查中,当问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什么类型的国画作品时,艺术类院校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为69.4%;综合类院校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为52.4%;医学类院校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为38.4%,而师范类院校仅有31.6%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 主持此次调查的烟台大学美育研究所所长于文书教授认为,师范类院校的同学将来都是大中专院校和各级中小学的重要师资来源,但他们美育素养的缺乏状况让人担忧。“这些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很难期望他们能在美育教育上做出什么成绩,因为他们自身所接受的美育教育就非常有限。” 功利化思想让美育变得可有可无 “现在大学的美育教育,实际上是对中小学教育的一种补课。”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欣平在此次研讨会上呼吁,必须改变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倾向。 张欣平认为,美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但功利化的应试教育,让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 张欣平的女儿正在念小学2年级,学校每周都安排了品德生活课和创造活动课。张欣平问女儿今天的品德生活课上了些什么,女儿却常常回答说老师又让写语文大本了。有一次,老师说明天的创造活动课内容是观赏水果,同时学习用水果做果盘。女儿很兴奋地让她准备了很多水果带到学校,结果第二天下午放学,女儿又把水果带回来了。原来老师临时有事,改成语文自习课了。 中小学因为面临升学压力,所以与考试成绩无关的科目很难被纳入教学的中心环节。但是,类似的情况也同样蔓延到高等教育中。不少与会专家表示,在大学开展美育教育同样困难重重。 北方工业大学是一所理工类院校,从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就把大学语文列为部分专业的必修课。到80年代中期,学校又设立了美育教研室,将大学美育列为部分专业必修课。80年代末,又进一步将大学美育和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各个专业必修课。该校文法学院院长秦志勇坦言,这些措施在学校推进时,遇到的阻力非常大。不光是校内,其他学校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的老师说美育和中文侵占了学生学习专业的时间,认为美育不实在,发展专业才是真本事。还有的外校领导嘲笑他们搞美育建设是花架子,不会长远。秦志勇表示,“美育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难以通过考研率、就业率体现出来,所以要赢得广泛的认同很难”。 事实上,对美育的误解不光在大陆存在,台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台湾宜兰大学人文及管理学院院长张智钦说,本位主义的教育思想,让不少高校老师都认为在大学里还是搞点专业的东西比较实际。张智钦认为,大学里有很多核心课程,学生往往是一年级学了,到二年级就忘了,而真正不会忘记的恰恰是人文方面的素养,但这往往是学校容易忽视的。 形不成体系,说重视美育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德育、智育、体育都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和专项经费,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还会定期进行的检查评估,但美育呢? 此次烟台大学对国内22所高校审美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显示,有57.1%的高校没有设定美育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部分高校只是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捎带提及美育,还有54.5%的高校没有设置负责美育的机构或组织。此外,多数学校的课程建设不科学,美育课程开得少、散而且乱,难以形成有效体系。除了36%的高校通过“两课”教研组等替代机构组织科研活动以外,大多数高校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开展专业化的科研活动,教师传授的内容多年保持不变,导致最终只能流于形式。 调查还发现,86.4%的高校没有设置美育专职人员,68.8%的高校美育教师总人数不足20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章程,大专院校必须开设数门美育选修课,每千人学生中配备一名专职美育教师。审美教育普遍缺乏资金支持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目前超过半数的高校没有为审美教育提供经费保障。由于经费的缺乏,一些学校建设美育设施如多媒体教室、琴房、画室、练功房的资金不能完全到位,又因为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学生选课难、美育课供不应求的窘境。 “我发现,现在一些学校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搞得好的,基本上都是因为有校领导重视,或者学校的分管领导本身就是搞美育的,才能大力推动这项工作。”秦志勇说。 秦志勇的话,于文书教授深有同感。他说,烟台大学美育教育的推进,可以说与校领导的重视密不可分。学校形成“以美育人”的理念共识后,努力推动美育教学体系建设,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审美教育研究基地,开设了50余门艺术类选修课,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2个学分。 “形不成体系,说重视美育就是一句空话。”于文书认为,美育不能只是某些有识之士的个人行为,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重视这一问题,才能使每一名普通学生真正从审美教育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