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50年来在我国发现的最大一尊地宫佛塔。宝塔不仅价值连城,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极为深远,各界专家“恭请”宝塔出函过程中运用的“机械手”、“锦纶带”等高科技手段,也让人叹为观止。 仿佛“千年怀胎,一朝分娩”,记者目睹了宝塔“破茧而出”时的富丽堂皇与美丽壮观。 从铁函到宝塔的漫长过程 今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城南金陵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工作中,意外发现了宋代长干寺的地宫。随后,专家从该地宫里挖出一个巨大的铁函。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 据了解,阿育王塔因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而得名,阿育王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200年,传说他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其中我国有19座,而本次考古发掘地长干寺就是其中的第二座。 由于宝塔圣物的“特殊”身份,出函过程要尊重佛教的规则,因此显得格外隆重。宝塔出函当天,在南京朝天宫最中间的大殿供奉台之上,5位来自南京五大寺院的住持来到现场。在供台左右各站立着20位法师唱诵佛经,最后,在一位大法师的带领下,所有法师向“西方三圣”朝拜。至此,这个长眠千年的文物,从“发掘铁函”阶段一路走到了期待宝塔现身的阶段。 科技手段“恭请”宝塔出函 考古工作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面对这尊价值连城的宝塔,南京晨光集团工艺研究所周明副所长向记者介绍说,“请出”阿育王塔就如同进行一场外科手术,需要高度精确,其原则就是不能损坏铁函中的任何文物。 为此,南京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和科技专家们不知开了多少次会,讨论了多少方案。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专家们曾经想过用记忆合金方案和气压柔性管方案,经过在实验室的验证,这些方案也是可行的,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安全,专家们最终放弃了这两种方案,而选择了“软兜方案”加上机械手来提升宝塔出函。 据考古专家介绍说,为了能安全地把这尊宝塔“请”出来, 机械手与8只2号机械手配合下,铁函内的缝隙再次扩大到了 宝塔出函当天,沉睡千年的文物在滑轮机械设备的缓慢提升下“重见天日”。周明介绍说,为了阿育王塔“平安出世”,提取过程用到的12只承重机械手,都是专家们特别设计的,而用软织物兜底,则是防止塔身和塔刹上的其他文物或部件掉落。前期,专家对铁函和宝塔的测试数据显示,铁函高达 宝塔“诉说”巨大文化价值 专家告诉记者,所谓七宝阿育王塔,“七宝”是指金、银、琉璃、赤珠及各种各样的宝石,此外还有水晶。在宝塔出函前一段时间的清理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已经从铁函的四壁清理出100多枚各式各样散落的珠宝。但是,阿育王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珠光宝气”,更在于她的历史和宗教价值。 南京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对记者解释说:“佛教起源的时候,专注于个人的自身修养,比如清净涅槃、自我解脱。但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特别是经过唐宋的发展,就越来越跟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它不仅关注自身,还关注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所以这次宝塔身上还刻有文字‘皇帝万岁、天下民安’,我觉得这正是关注社会的表现,代表了佛教中国化的趋势。” 根据工业内窥镜和X光检测结果显示,“佛顶真骨”等长干寺地宫中碑文记载的圣物,就供奉在塔身内部。根据《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等典籍介绍,佛顶真骨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骨,大致可推测为一块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