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张玉玲:大运河需要的是科学保护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1-0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目前,大运河的一些河段仍在继续使用,承担着重要的运输功能。(资料照片)

     

      日前,中国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的“大运河保护与研究”获国际规划协会的最高荣誉——“杰出贡献奖”。2008年度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贡献奖”全世界共有六个,“大运河保护与研究”项目是唯一的一个中国项目。该项目的授奖评语是:“在基金会的资助下,大运河的全线考察得以顺利完成,进而在对其巨大尺度遗产体系的研究领域进行探索,努力使这条文化线路成为遗产保护教育的工具和居民、政府及学者共同的平台。”

     

      京杭大运河是可以与长城相媲美的人工奇迹,它不仅是条贯穿南北的水上通道,更以一个活着的文化化石的身份,见证了中国农耕经济的繁荣和没落,其历史文化价值正在被人发掘。然而,目前大运河的保护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大运河是中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谈起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如数家珍,他率领30多人历时3年对大运河沿线的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和83处村镇的144个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许多珍贵资料。

     

      “大运河是中国最伟大、最具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阮仪三掩饰不住欣喜,对大运河作出了最高评价:“最早的运河在扬州,是吴王夫差时代开凿的;大运河是农耕时代的杰作,中国古代的大批社会财富是靠大运河才得以积聚的,沿河大量富庶的城市是靠大运河才得以形成的。”

     

      阮仪三教授介绍,欧洲最长的运河只有27公里,而中国的运河长达1749公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中国的运河有的部分还在使用,是活着的运河,比如在苏州,运河运量还占据整个苏州运输总量的52%

     

      运河文明深深溶进华夏民族的血脉。京杭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也是贯穿南北流动的血脉,大运河沿线留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沿河兴起的城镇及其各类建筑;有码头、仓库、船闸;有桥梁、堤坝等,形成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保护京杭大运河这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长河,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要加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加快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步伐。

     

    一些河段正在失去生机

     

      令人遗憾的是,近百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据全国政协组织“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考察结果表明,有的城市,古运河已成为最大的垃圾场;有的则成了排污沟;防护林被砍,湿地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沿河历史文化遗存损毁严重,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正在摧残古老的运河。

     

      在现代交通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大运河的很多河道已经断流,甚至废弃,特别是在黄河以北的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较为普遍,运河在这些河段已失去生机。

     

      大运河上一些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工程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大运河沿线留下了许多水闸,比如济宁水闸由七个水柜组成,一级级提升水量,是大运河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与世界遗产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齐名,显示了古代人极高的工程智慧,可目前它的保护并不理想。

     

      同时还应看到,运河两岸风光优美,一些地方政府花数亿资金拆老建筑,建度假村,有的地方搞城市花园,甚至搞房地产。运河的沿河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其价值在原真性。阮仪三教授认为,应纠正只要运河、不要文化遗产的做法,要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不科学“保护”也是破坏

     

      阮仪三说,自从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和提出运河“申遗”,大运河便成了社会焦点,各地纷纷斥资保护,并准备把古老运河建成“水上高速”。但是,大运河已发生了变化,农耕时代的“高速”地位,已让位于工业时代的火车和后工业时代的公路,现在重新开凿运河,毫无意义,充其量是建造“假古董”而已。此外,“有的地方还要投资几十亿元重新引水,这也是不科学的保护,是不必要的浪费。”他强调,应把资金放到真正需要保护的项目上。

     

      片面迎合开发需要的不科学“保护”,在阮仪三眼中,其实也是破坏。运河沿岸带有历史遗迹的老建筑,本应是“精美绝伦”,而在一些人眼中却是“破破烂烂”,一拆了之。这样,为保护一个,却拆掉了一片,反倒破坏了文化遗存的原真性。比如山东聊城运河边的一个会馆,周围原有的码头、仓库都被拆光,建起了漂亮的城市花园,只剩下孤零零的老房子独守运河,其历史感和文化价值也剩无几。

     

      同时,大运河连通五大水系,跨越众多省市,其科学保护更需要统筹和协调。“运河文明保护涉及建筑、规划、文化、历史、社会、园林等知识,各方专家应协作交流,学术互补,尤其要与地方专家互通有无。”阮仪三说。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