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根据会议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的科技期刊已达约5100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科技期刊大国。但是,其中科技期刊整体水平不高,也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根据科协资料显示,收取版面费已经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收入之一。结合近日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版面费合理性讨论,记者会后采访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 谈到饱受非议的“研究生卖血”事件,以及近年来对版面费收取是否合理的质疑时,冯长根表示,这件事的确让人很痛心,但是“我们不能把社科类学术期刊和科技类学术期刊混在一起谈”。“首先,国家每年的科技投入已经达到了上千亿人民币,而社会科学的投入无法和这个数字相比。其次,从学术期刊的性质来看,它就是应该为科研项目服务的,科技期刊收版面费就和参加会议要交注册费一样,为发表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其他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信息和参考。而且在科研经费中有一部分是保证学术交流的,所谓的学术交流就包含了版面费、会议注册费。因此,科研工作者分摊一部分科技期刊的成本是合理的。” 那么如果有钱就能刊登论文,质量又如何保证?“关键就在于是先收钱,还是后收钱”,冯长根认为版面费收取的正常的渠道应该是论文先要经过评审,评审合格的论文才能被发表,发表以后才能收取版面费。“我承认有的编辑部把‘经’念坏了,变成了只要给钱就上论文,发表论文是纯粹为了挣钱,这些期刊做得越来越厚,什么文章都能登。所以这不是版面费制度的错,这是有人把制度异化了,这是个思想问题。”“我认为版面费制度本身不是一个坏制度,因为它使得科技界按照科技界的规律发表论文,现在被加进了人为因素就变成了腐败。”“科协下面的期刊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都会做处理,但是中国的科技期刊有5000多种,各种层次和级别的都有,管理上确实比较混乱。而正是这些少数的出问题的期刊把整个科技期刊的名誉弄坏了。” 至于学术论文的质量问题,冯长根认为是否收取版面费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学术期刊问题不是收不收钱,而是找不到好论文。而大量的学术论文都是‘冒牌货’,而这些‘冒牌货’还就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写的。”“30年来,我们没有把究竟什么是学术论文的概念搞清楚,也都不怎么关心发表出来的论文质量如何,唯一关心的是它能不能被SCI引用。事实上,真正的学术论文应该是原创性的,并经过研究或实验证明的成果文章,是‘研究型’的论文。而现在学术刊物上大量充斥的都是‘论坛型’论文,它们没有经过研究和实验,只是总结个经验,分析个形式,甚至一篇会议报告、领导讲话,都能当成学术论文发表,因此大量的南郭先生都可以写‘学术论文’,我国学术论文质量怎么能提高?” “表面上,我们的学术刊物、学术论文发展很快,可实际上是论坛论文发展很快,研究论文都被淹没了,而且很多研究论文也不是完全的研究论文,都是一半研究一半论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论文没法和国际交流。”因此“我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科技期刊的实力,首先就是要把研究论文和论坛论文分清楚,只有研究型论文成为期刊主导了,我国科技论文整体水平才能提高,进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 此外,对于如何实现中国科技期刊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学进展》主编和《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还提出了“建设国家科学期刊平台”设想。他认为,一个国家有没有好的科学体系、这种科学体系是否健全,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期刊;世界级的科学大国,就应有世界级的科学期刊。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科技期刊的“低谷”成为我国目前科学体系中越来越明显的一根“软肋”,需要科技界相关领导高度重视。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协和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