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看阵前纷纷易帜,是升格为文学院,还是保留中文系的称谓不变,成了我就职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新近走马上任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平原教授感慨。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重点大学中文专业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本报作为全国惟一受邀媒体参会。论坛上,究竟是升格为文学院,还是维持历史传统的积淀,保留原来的中文系的称谓、建制不变,成为诸多名牌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热议的焦点。 2007年,南京大学中文系升格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记者获悉,复旦大学中文系明年也将升格为文学院,与会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引弛教授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北师大、人大等一批重点大学,都是以前的中文系长成了文学院;而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还维持着原来中文系的称谓不变。绝大多数名牌大学中文系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积淀的传统,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国文系)的称谓就沿用近百年,为什么要集体赶“升院风潮”呢?陈平原略带戏谑地说起一件事:“前段时间接到一个退函,说对外联系,‘系’没有资格,‘院’才有资格。”这或许形象地说明了问题的本质。 “有的学校比较小,或者中文的资源不够集中,需要把文学、传播学、艺术等学科整合在一起,为了增强实力,以壮声势,但很多重点大学的中文系完全是用不着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康震教授表示。既然如此,为什么包括北师大中文系在内的诸多重点大学的中文系都升格成文学院了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一语道破天机:“北大、复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中文系如果‘系’升‘院’,其实意义不大,只不过是自我升格。但是,当其他高校所有的中文系都升‘院’了,当高校中其他系部也变成‘院’了,而大家都知道‘系’在‘院’下,无形中就要在社会上、高校内部吃亏。一句话,这就是高校内部官本位日益严重的结果。”但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福贵提出,高校中单一的中文系整合相关系部或专业升格,才真正具有学科意义。“当然,有系无院的设置无形中就要在社会上以及高校内部处于不利的境地。”他认为,“系”升格为“院”应该是学术逻辑而不是政治逻辑。 “系”升“院”后,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下面各个系怎么设?各个系之间的边界又如何界定?学院和系部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处理?“系变院主要是想学西方的模式。但问题是,学院有学院的权利,系有系的权利,如果是三级管理,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系,无形中就多了一层,很多事情到底是‘院’应该干,还是‘系’应该干呢?很多时候会出现好事大家一起争,不好的事就互相推的情况。”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告诉记者,所以,四川大学最后落实二级管理,责任到“院”。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下面根本就没有设系。 十年前,北京大学曾希望北京大学像欧美一样,设七八个学院,如理学、工学、医学、文学院等。但那时候,以中文系为首,一批老教授起来抗争,反对人为地把中文、历史、考古等系捏合在一起成立文学院,记得当时追问,300多名老师,人数比国外一所大学还多,“如何管理”?四川大学在中文系变文学院的时候,也有一些老先生起来反对,因为还牵涉到名校的学术传统如何延续的问题。“北大中文系是1910年建立的,很快就要纪念建系100周年了。如果升格为文学院,怎么解释这个过程?这哪儿是‘接轨’,同样叫‘文学院’,内涵不同,中国大学与欧美大学相差甚远。难道‘升格’就为了好听、好看?”陈平原问。 尽管有着种种不便,但现在看来,随着复旦、南大的“倒戈”,名校中文系变文学院似已是大势所趋,曹顺庆认为,“肯定是要发展到大系部的”。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欧阳光教授表态说:“如果北大中文系还没有改名,我们坚持到最后。”陈平原则称,“北大校方并没有硬性规定,估计我们还能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