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齐奥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新华社发 诉讼笔录 流浪的星星 瑞典文学院9日宣布,法国著名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克莱齐奥是当今法国文坛最知名作家之一,法国文学评论杂志《读书》的读者于1994年将他评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 克莱齐奥经历丰富,足迹遍布世界,他的作品也体现出浓郁的异域风情。瑞典文学院认为,克莱齐奥是一位能用其作品引领人类超越现有文明和追随根源的探险家,他的作品充满人性及多元文化。 有意思的是,此前很热门的意大利小说家、随笔作家克劳迪奥·马格里斯和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奥兹等多位作家,都不是最终的获奖者。另外,此前曾有消息称有中国诗人入围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相关新闻也引发了一些人关于“中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讨论。但至少从今年的结果来看,这暂时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足迹遍异域 克莱齐奥在法国出生、用法语写作。不过他写的不光是法国。在他笔下,有非洲、美洲,有陆地、海洋,甚至还有不知名之处和莫须有之国。瑞典文学院在公报中形容他的作品为“新的旅程、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的狂喜”,称赞作者探索了“主流文明之外的人类和为文明隐匿的人性”。 作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获奖者,克莱齐奥将独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奖金。 在世界各地长年游历为克莱齐奥的作品提供了浓郁异域风情。他1940年生于法国尼斯,他的家庭与原法国殖民地毛里求斯关系很深。由于他英国出生的父亲在尼日利亚担任英军医生,他和母亲追随前往非洲。正是在前往尼日利亚的旅程中,他开始了文学创作。 克莱齐奥还在曼谷、墨西哥城、波士顿、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和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凯克等地执教。克莱齐奥中年之后痴迷于墨西哥土著文明,并于1983年依靠一篇关于墨西哥印第安文明历史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克莱齐奥长年居住在尼斯、阿尔布凯克和毛里求斯三地。 “邂逅”诺贝尔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霍勒斯·恩达尔评论说,克莱齐奥“作为作家,经历了多次转变,在写作中描绘了西方以外的多种文明与生活方式”。 23岁大学毕业那年,克莱齐奥的小说处女作《诉讼笔录》出版,引发关注。这一作品也获得了在法国重要性仅次于龚古尔奖的勒纳多奖。克莱齐奥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写出了《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和《战争》等20多部小说与文集。 文学院公报专门提到了他获得法兰西学院波勒-莫朗奖的小说《沙漠》,称赞这一小说“用北非沙漠一个失落文明的壮美影像,与不受欢迎的移民眼中的欧洲形成强烈反差”。 在写够了异域之后,克莱齐奥中年之后的作品更多地转而探索童真世界,以及他自己的家庭历史。 恩达尔说,克莱齐奥得奖,归根到底因为他“是个伟大的作家和叙述者”。 对于获奖,克莱齐奥对瑞典电台说,“这份荣誉让我深受感动”。 争议 诺贝尔文学奖欧洲味太浓? 美国媒体说,自从1993年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获奖之后,就没有美国作家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克莱齐奥获奖之后,美联社评论说,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奖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就变得具有浓厚的欧洲味。 在这个奖项颁出之前,外界曾进行了各种预测,并形成了关于“美国文学”和“欧洲文学”的争论。比较而言,博彩公司开出的赔率更看好欧洲作家。从结果看,在今年的这次“交锋”上,欧洲作家再次出了风头,而美国人自从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奖后,已远离诺贝尔奖15年。 美联社的评论有一定道理,在1994年之后,共有9名欧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包括去年获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其他4名获奖者也与欧洲关系深厚。 对此,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恩达尔说,他认为克莱齐奥获奖不代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欧洲味太浓。 恩达尔说:“克莱齐奥完全是个世界公民。他每年都在新墨西哥州住一段时间……如果完全从文化角度来看,他的法国味也没那么浓。” 在上月30日的一次访谈中,恩达尔评论美国文学太过“孤立”,甚至到了“无知”的程度,引起美国文坛震动,美国媒体也据此认为美国作家本次获诺贝尔文学奖基本无望。王丰丰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中国可以读到的书 ●《金鱼》百花文艺出版社 ●《流浪的星星》花城出版社 ●《诉讼笔录》上海译文出版社 ●《乌拉尼亚》人民文学出版社 链接 近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07年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主要作品:《青草在歌唱》,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玛莎·奎斯特》、《良缘》、《风暴的余波》、《被陆地围住的》以及《四门之城》、《金色笔记》。 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获奖理由: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2005年英国剧作家哈罗·品特。获奖理由: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压迫的封闭房间,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 2004年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获奖理由: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了音乐动感,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及其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代表作:《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和《钢琴教师》。 2003年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获奖理由:小说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代表作有《声名狼藉》、《恭候野蛮人》和《国家中心》等。 2002年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获奖理由: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而其自传体文学风格也具有独特性。代表作:《无形的命运》。 2001年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代表作:《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和《在自由的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