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8旬金庸拟四改《金庸全集》 不少研究者表示反对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9-2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925,中国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在福建武夷山与茶艺小姐合影。当天,金庸夫妇在武夷山开始三日游行程,将游览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天游云窝、九曲溪、武夷宫等文化与自然景点,参观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品饮武夷茶,欣赏茶艺茶歌舞。他还计划第四次修改《金庸全集》。 中新社发 周文杰

     

     

     

    中新社资料图:2007628,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任海霞

     

    中新网927 香港文汇报消息:本月16日金庸先生在出席“2008浙江海宁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表示,他决定对《金庸全集》进行第四次修改,希望能听到来自各方的批评、指教,好让自己“虚心受教”。

     

    不少研究者反对修改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王荣文董事长表示,金庸在三十岁左右的创作是一个很有原创性的创作。因为从报纸连载到最后成书,那次修改花了十年的时间,把连载时矛盾的、不合理的修掉了。报纸连载,是金庸没有承认的作品,在78年修订完毕的那个版本,才是完成品,也就是现在说的旧版。经过三十年的流通、流传,跟读者会面,吸收批评和意见,终于在金庸年近八十时,决定再修订一次。

     

    但这次的修订让很多人不习惯。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林保淳博士说,他和很多金庸研究者都持反对的态度。他认为,金庸小说从1980年开始定版,到现在2008年,已有二十八年的历史了,很多读者对金庸文本已有一个非常固定的认知了。现在作者突然把前后作了一个大翻转,尤其是里面一些重要人物的形象,比方说加入的黄药师和梅超风的感情,就摧毁了读者对东邪的印象。本来东邪对他夫人是非常深情的,他怎么会在心里的某处背叛了夫人呢?金庸是否有权力来破坏这些老读者的认知?“在这点上面我不是很认同,以一个读者的立场来讲,我仍然喜欢原来我所熟悉的那个世界、那一个空间、那里面的人物。”

     

    在谈及自己的阅读经历时,林保淳博士说:“我们在读他的小说时,是将生命的热情、理想、愿望都投注到他所构造的空间当中了,现在这个空间改了,我们找不到原来的东西,是很残忍的。”

     

    他还认为,金庸这次的修改,的确参考了很多读者的意见。“比如说,《神雕侠侣》当中的尹志平所以要改成郑志平,是因为影视中心有人抗议。这样,修改就不是因为小说里的结构、章法等需要,而是迫于外在的压力,那么创作主体性在哪里?”

     

    修改应慎重其事

     

    对金庸小说的修改,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先生说,文学作品的修改是需要在不同层次上来分别看待的,比如说作品中的知识性的部分是可以改,而且应该改的,但是对于情节、主题、人物性格要不要改,这个则需要慎重。孔教授认为,文学和科学不同,科学肯定越改越好,文学作品不是这样的,可能第一次写出来的最好。

     

    林保淳博士以《三国演义》为例。他认为《三国》同样与史实不符,“可是它所建立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金庸的这些小说虽然只有几十年,其实也有这样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有没有必要将它修改?我是持迟疑态度的。”他还谈到有一次修改《倚天屠龙记》中的一段,金庸把张无忌、周芷若改成了“无忌”、“芷若”。“当我叫你的时候,连名带姓与只叫你的名,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叙述者原来是全知的角度,可是当它突然改用了亲昵的称呼,叙述者就不再客观了。这样的改动是犯了文学创作的忌讳。在我和陈墨的建议下,还是依照了原来的。”

     

    林保淳博士认为金庸的创造,后来投入了太多的个人主观的东西,反而会觉得怪。金庸本身是创作家,可他不太理解一些创作理论。所以碰到一些像创作视角之类的问题,就不是很懂。

     

    对于接下来的修改,林保淳博士认为没有必要,“作品不可能十全十美,留一点遗憾在人间,给后人去讨论,这是文学的乐趣,不要连这点乐趣都把读者剥夺掉了。《水浒传》没有问题吗?把缺憾放诸天地,让它自然而然存在那里,不也是一种美感吗?我想以后会流传两个版本。修订前、修订后都会流传下去。”

     

    王荣文认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各种可能,作者的想象力是他的权利,读者有读者的权利,这两方面要相互尊重。如果金庸认为接下来还有必要改,这是他的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小伟研究员认为,小说修改前后的差别太大了。金庸当时写的神采飞扬,尽管是每天写一段,可能有些废话,有些矛盾,但是不妨碍小说吸引人。改成一本书,为了前后逻辑完整,牺牲了很多当年的精彩部分,成了一个没有棱角、没有缺陷的东西,让很多金庸迷感到失望。“这是一个你对什么是文学的认识,金庸的成就何在的认识,金庸把很多西洋小说的元素引到来,他才能在武侠小说里面独树一帜。”

     

    反映作家的思想历程

     

    王荣文表示,一个作者愿意修改他的作品,是一个很特别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三十岁的思想、五十岁的思想、八十岁的思想。”他记得金庸曾在对谈时说过,他从三十多岁起创作小说,所有人物几乎每天都跟他生活在一起。王荣文认为这是金庸要修改的另外一个理由,这表示他创作那些人物后,便想象那些人物还活着,当他有了人生经验之后,才觉得有些人物当时的遭遇是不合理的。

     

    胡小伟研究员认为,还要考虑金庸的现实处境:冷战思维对立的时候,正邪分明;在文革中间受到左右两派追杀的时候,就出了令狐冲;到后来冷战思维消解了,就出现韦小宝了。从正邪分明,到亦正亦邪、再到可正可邪、再无所谓正邪,这是一个大背景。

     

    金庸:按自己的思路去改

     

    金庸认为,自己接下来还会修改自己的小说,至于怎么修改,则不一定会按照与会人士所提意见。在研讨会现场,有一位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专家,提出金庸小说当中的一些拳法与中国传统武术不合,或者可以按照传统武术的打法,修改小说当中的拳法。对此,金庸先生则表示,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修改。

     

    对于已八十四岁高龄的金庸而言,是否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进行第四次修改,部分读者表示担忧。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