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呼和浩特 在我国古代,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带,从先秦开始,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这些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对其系统研究,对于进一步阐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互动关系以及游牧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内蒙古文物考古所从2005年开始在蒙古国展开考古,其中发现了公元8世纪至9世纪活动于蒙古高原的回鹘大型砖室墓,清理出石筑祭台,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这是在蒙古高原上首次发现回鹘贵族墓葬,意义重大。 联合考古队最新出版的《蒙古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报告》是中蒙联合考古队于2005年、2006年对蒙古国10个省市的40余个苏木进行考古调查的成果展示,重点介绍了蒙古国境内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匈奴、突厥、契丹、蒙元和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内容涉及到岩画、赫列克苏尔、鹿石、四方墓、城址、碑刻、庙宇等诸多类型,基本涵盖了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出版的《蒙古国浩腾特苏木乌布尔哈布其勒三号四方形遗址发掘报告》,对2006年联合考古队对公元8世纪至9世纪活动于蒙古高原的回鹘文化遗存考古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解决了蒙古高原回鹘考古学研究的重大学术课题,为深入研究古回鹘社会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 内蒙古文物教研研究所所长塔拉说,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的考古队与蒙古国合作进行蒙古高原考古发掘研究。这两本报告展现了中蒙联合考古开展4年来取得的初步成果,得到了国际考古学界的承认,奠定了中国在蒙古高原考古中的显著地位,丰富了草原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填补了草原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也为今后两国在这一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