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经典与诠释:文化传统的诠释与重构”学术研讨会近日在陕西省咸阳市召开。与会者就中国哲学方法创新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关系、诠释学视阈下的经典阅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指出,中西诠释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传统。有学者分析了伽达默尔本体诠释学的精神实质,并用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观点与之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哲学中的“感”或“交感”概念与本体诠释学和现象学的相关理论有会通之处。有学者梳理了西方诠释学传入中国的历程,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国诠释学建构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中国诠释传统中有三种诠释路径,即道家的“庄玄系统”和“黄老系统”、佛家的义理转化诠释传统以及儒家的消解吸收型诠释系统。 与会者强调,加强经典诠释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学者认为,诠释学对中华文化传统特别是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应以西方诠释学为参照,以中国诠释传统为资源,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有学者提出,应以逐渐兴起的“国学热”或“传统文化热”为契机,加强对经典的诠释,让经典诠释更有时代感,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