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无锡 “文化线路遗产”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交通道路、邮驿道路、商贸之路、宗教之路、铁路、河道等主体及其附属的可移动文物、历史环境和景 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的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都属于文化线路遗产。 在今天的研讨中,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作了题为《中国文化线路遗产整体保护理论与实践》的主旨发言。他回顾了近十余年来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相关理念发展的历程,认为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在加拿大魁北克通过的《关于文化线路的宪章》,是文化线路保护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他说,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线路资源。随着对这一新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一些重要的文化线路遗产相继进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丝绸之路(中国段)、大运河等则进入了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 在对我国文化线路遗产的案例、特点、时代意义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单霁翔指出,沿线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文化线路保护提供了有利机遇。但他同时也指出,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大规模城乡建设过程中,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也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他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行资源调查、编制保护规划、制定专项法规、确立阐释方法等措施与建议。 据悉,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代表将就我国文化线路遗产的调查方法、遗产构成、价值研究、比较分析、遗产特征、历史沿革、案例研究、法律体系建设、现代保护技术应用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份对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的共识文件——《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