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国学研究论坛”: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7-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新华社北京74日电 “在今天出现复兴国学、重建国学的强烈要求,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内在、必然的要求。”4日在京举行的“国学研究论坛”上,社科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的一番话引起与会专家学者共鸣。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国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引导国学研究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创立并举办了首次“国学研究论坛”。学者们围绕“何为国学,国学何为”各抒己见,深入研讨。

     

      何为国学?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卢钟锋说,作为文化概念的“国学”,提出始于20世纪初,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包括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文学、史学、经学、诸子学等。这一文化概念的提出代表着一种文化思潮,始终围绕着两个文化主题展开,一是关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价值判断,二是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价值定位。

     

      “当代国学承担着普及传统文化的任务,要在群众中找到知音,让传统文化的营养进入人们心田。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中央文史馆馆长、北大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说。

     

      在以“国学何为”为题的演讲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学院院长纪宝成指出,传统文化的滋养,会使人们更加优雅、积极地对待生活,更多敏感、选择和自由。传统文化承担着教化的作用,对于人们精神的熏陶、精神世界的丰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和谐社会建设夯实基础。

     

      创建适应社会主义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要有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方克立说,要分清国学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处理好中外文化的关系,既要树立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又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正确处理古今关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中国当前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学者们表示,新国学不可能再回到笼统囫囵的传统国学,而是要深化各学科的研究内容,同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沟通,重释和重建中国传统人文学术,使它呈现出当代形态,获得新的文化生命。只有唯物史观才能使这些学科真正成为科学。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