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传统与现代:从明清到民国的转变”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人大召开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8-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8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传统与现代:从明清到民国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

     

    与会学者近40位,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大陆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福特基金会、圣彼得堡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创价大学、墨尔本大学、台湾大学、佛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外高校与团体。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学院院长纪宝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教授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Ann Waltner(安·沃特纳),美国哈佛大学梵文与印度学系主任Leonard W J van der Kuijp(范德康),福特基金会驻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授John Fitzgerald(费约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沈卫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刘志琴,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范金民等中外著名学者与会并做了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纪宝成校长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他对来自海内外的学者表示热情欢迎,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与明尼苏达大学高等研究院之间的高端学术合作表示赞赏与支持,提出重新审视明代至民国之间出现的民族与文化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各方面转变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审视这数百年间的重大变迁、从国学的整体视角而非某一个单独学科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随后的会议致辞中,Ann Waltner教授与沈卫荣教授都对纪宝成校长的观点表示赞同,并从各自的角度对此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在两天的会议中,共举行了七场主题报告与讨论会,日程紧凑而充实。这七场主题报告与讨论将本次会议分为六大议题,分别是:明代至民国转型研究的概观、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社会史视野下的大转型考察、对转型过程中族群与宗教现象的研究、明清时代思想主题的转变、中西交通对大转型的激发与促进。这些议题围绕着“中国如何近代化”这一核心命题,从各个侧面展现了从明代到近代间社会转变的全貌。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与动力,一直是明清史、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也是费正清以降几代中外著名学者终生思考的问题。中国何以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这一转变的过程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不但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与近代史研究中重要的交叉性分支学科,也是海外中国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因此,选择在这一主题下进行讨论,不但彰显了本次会议作为真正的学术高端对话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更是为总结、反思20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开拓新视野提供了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事实证明,与会的各位学者都从自己的研究专长出发,提出了若干具有开拓性的观点与研究思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5级本科生魏寅所做的主题报告《建构的中华民族——以〈中国之命运〉为核心的分析》受到了多位学者的关注与肯定,认为这正是中国人民大学推行国学教育的直接成果。

     

    82下午,本次会议闭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飞主持闭幕式,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教授致闭幕词,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扼要的总结。与会代表们依然意犹未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黄朴民教授提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为龙头,建立学术高端交流的平台,并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与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学术交流日常化、动态化、持久化。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