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江南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明清江南史研究视域与方法回顾研讨会”在海盐召开。此次会议汇集了江浙沪地区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学术刊物的明清江南史研究者,会议的主题聚焦于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回顾与审视,以及对今后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展望。 1、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明清江南史研究领域,自傅衣凌先生与洪焕椿先生开创以来,已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建国初期,由于当时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的资本主义萌芽讨论,江南成为研究的热点,从而延续了自建国前傅衣凌等先生即已开始的对江南社会经济的研究,形成了江南研究的第一个高峰。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在这一时期,江南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有大幅度拓展,港台学者、欧美学者、日韩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大量引入大陆,并得到重视,如日本学者森正夫、山根幸夫等人的关于官田、一田二主的研究在这一时期被引入大陆,官田的性质问题、江南重赋问题、田面权与田底权问题均在这一时期进行了讨论;江南民间信仰的研究亦在这一时期兴起,滨岛敦俊教授20世纪80年代迄今的江南民间信仰研究,特别是以金元七总管信仰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可称翘楚;江南市镇研究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兴起的研究领域,市镇的性质、江南市镇中的工商业与贸易都是研究的热点并影响至今。 日本中国史研究巨擘宫崎市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不研究江南,就无法了解中国史,无法了解中国社会。回顾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的明清江南史研究,范金民教授认为,首先,许多既有的研究课题得到了深化,同时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开拓,如城镇史研究,即是近30年来成长起来的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近30年来发掘、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珍贵的文书资料。审视这些既有的研究,成果的积累已相当丰硕,但大部分领域仍有继续开发的空间。钱杭教授认为,近30年来江南史研究最大的进步,是研究方法上有相当大的前进。回顾江南史研究的经历,钱杭教授认为前辈学者的研究经历显示,作为个体研究者,要有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史料,深入、长期地发掘、研究。 2、明清江南史研究的设想:视域与方法 在几十年来的江南史研究的基础上,如何深化研究,使明清江南史研究继续健康发展,与会专家认为,视域拓展、实地考察与文献发掘是当下所需要注意的。 包伟民教授以宋史研究为例,认为当下研究总量虽然有很大提高,但研究中“质”的突破不多。有两方面工作有待加强,其一是进行有条理的学术成果梳理、评介,形成一些对后来研究者有帮助的学术批评、学术清理;其二,“旧题重做,旧文重读”。另外,鉴于目前城镇变化迅速,对传统时代有记忆的老人也逐渐减少,抓紧时间收集实地调查资料也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邹逸麟教授认为既有的江南史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经济方面,而对政治层面较少关注。江南地域一直是中央王朝抱有戒备同时又在财赋上倚重的地域,江南地域也始终存在着一股潜在的和中原王朝博弈的力量,因此,政治可以成为对江南研究的一个必须考虑的角度,特别是,在传统中国中,经济总是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因此在研究江南地域的社会经济时,政治是不能被忽略的。 陈学文教授认为江南史研究思路应当更为宽广,在更广阔的范围中思考江南,并举儒学进入江南后向民间下移的过程为例;另一方面,江南史研究的纵向也可以拉长一些,从长期的历史通观江南的历史发展;再次,江南地域虽然一向以水乡为特征,陆路交通对江南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更多的考量。吴建华教授认为江南研究可以跳出江南来看江南,同时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特别是社会学的方法,从不同视角研究江南。冯贤亮副教授认为,对于江南地域的把握,需要较强的历史感和场景感,这种感觉来自于生活经验或者长期的实地考察;江南史研究只有在深化细化的基础上,才可能有理论的提升。 3、海外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借鉴与评介 刘昶教授介绍了美国尤其是加州大学系统的江南研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黄宗智与白凯夫妇对江南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以彭慕兰、王国斌为代表的加州大学尔湾学派亦对江南进行了大量研究,双方主要的争论点是在江南和西欧的比较方面,黄宗智认为尽管江南有着发达的商品经济,但缺乏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彭慕兰、王国斌等学者则认为推动着英国和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是相同的内在逻辑,即“斯密动力”,但“斯密动力”并不必然导致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出现。对于这一理论上的讨论,尚需在实践上进行研究,切实了解当时江南、欧洲的生产、人口等实际情况以进行比较。国家政府对江南的影响,江南的文化风俗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实际的研究后,或有可能对这一争论作出判断。 陈学文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了解的海外江南研究情况,认为总体看,欧美学者思路比较宽广,从资料中提炼理论模式的能力比较强;日韩学者史料解读能力强,治学扎实。樊树志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研究相比日本学者还不够深入、细致,有待努力。范金民教授认为,一直以来认为日本学者长于史料解读,疏于理论的看法亦需要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一代日本中国史研究者,不仅继承了日本传统的细致的史料分析,同时学习欧美的理论概念,如岸本美绪、夫马进等人,既对史料有细致的分析,也提出自己的概念,非常值得关注。冯贤亮副教授认为来自欧美的研究在史料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缺陷,要谨慎对待,他们新颖的研究视角则是值得学习的。罗晓翔讲师对近年来美国区域史研究的一些动态做了介绍,主要集中于江南精英文化,如曼素恩和高彦颐的妇女史研究,以及江南城市的兴起和衰落,如林达·约翰逊的《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还介绍了欧美的中国区域史研究与欧美其他研究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一是欧洲自身的区域史研究的复兴对欧美的中国区域史研究有较大影响;其二是在新的历史地理理论影响下,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地域概念的建构过程。 回顾30年来的明清江南史研究,王家范教授表示这一研究领域及其研究者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治学路向和内在的学术脉络,这得益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多年以来在治学上坐得住,勤走动,真心实干,江南史研究的研究群体保持着一种健康的治学精神和治学心态,即:正心诚意、修身向学、问道于天下。审视当下的江南史研究,首先在重视史料的收集之外还要重视史料的辩证,其次由于当下的江南史研究已经达到相当厚度,作为个体的研究者已经很难把握整个江南,因此整体史目标的实现,今后更需要学者间的合力协作,相互依仗。通过此次会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今后能够在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促进江南史研究的健康成长:一是总结各自的江南史研究经验,行诸文字(已着手汇编由与会学者各自撰写的《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学术追忆散文集,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二是加强文献资料汇集与数据库的建设,商定共享方案;三是联合或轮流举办面向三地研究生的江南史研讨班,促进江南史学术后续人才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