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明清对话:鼎革与变迁”高峰论坛在湖北大学举行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0-2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明清对话:鼎革与变迁"高峰论坛,于1017在湖北大学会展中心召开。莅会的知名学者近20人,其中包括央视《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主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先生和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等。会议由《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路育松和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郭莹教授共同主持。湖北大学副校长周积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李红岩出席会议并致辞。

     

    此次高峰论坛旨在打破明史研究和清史研究的隔膜,搭建一个对话和交锋的平台。论坛打破传统学术会议宣读论文的模式,在"鼎革与变迁"这一主题下以若干议题组织会议,每组议题均有引言、驳难、点评,通过学者们不同观点的阐述和交锋,实现"对话"的目的。

     

    在第一场论坛对话中,清史专家、辽宁社会科学院李治亭先生与明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先生就"明清鼎革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这一议题进行了交锋。双方争论的焦点是明清鼎革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晚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否能导致中国走向内生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评价明清易代是进步还是倒退等问题。

     

    第二场对话主题为"清代'大一统'的历史评价",参与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定宜庄研究员、杨海英副研究员和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方志远教授。三位学者认为,"大一统"不应成为评价历史的绝对标准,清朝在开疆拓土中造成极大的历史损伤,我们在谈论"大一统"的历史意义的同时,还应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个体的牺牲,在历史进程中人是第一位的。

     

    第三场对话聚焦明清易代中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刘凤云教授、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玉兴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世愉研究员参与对话。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对明清易代中的""如何看待,是否因为明的腐朽与清的统一强盛而谅解、肯定明清易代中的"降清"现象。

     

    第四场对话主题为"明清制度与文化的继承与断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商传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许苏民教授、范金民教授参与对话。商传研究员以新的史料揭示了晚明自由活泼的议政之风,指出这样一股新鲜气象在清代并未继承。许苏民教授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晚明学术界的诸多"新气象"。范金民教授则认为明清经济更多的是延续,没有多大改变。

     

    最后,周积明教授和冯天瑜教授做了主题点评。他们从历史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四大议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评述。整场会议非常成功,学者们用精辟的语言将明清史领域最前沿、最热点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不同观点相互争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在场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加深了对历史学意义的认识,体会到历史研究的魅力。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