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暨中国文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举行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2-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一、 消息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暨中国文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举行

     

        121下午,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暨中国文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座谈会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国学网协办。副校长韩经太教授出席大会并向中国文学研究所学术顾问颁发聘书,与学术顾问一同为中国文学研究所揭牌。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大学前校长曾繁仁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等著名学者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国学网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嘉宾应邀出席大会。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丁帆教授等发来了贺信。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文学院、浙江大学文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贺信。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方铭教授主持了会议。

     

        中国文学研究所是人文学院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人文学院整体改革思路和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学科建设的需要,整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成立的实体性教学科研机构。研究所聘请曾繁仁教授、温儒敏教授、詹福瑞教授、丁帆教授为学术顾问,聘请梁晓声教授为名誉所长,方铭教授担任所长,李玲教授担任副所长。研究所还将聘请校内外专家为专兼职研究人员,从事中国文学的相关研究,突出特色,为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文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贡献力量。

     

        韩经太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兄弟院校及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在我校中文系学科发展中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北京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又是以汉语国际推广和对留学生进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大学,学校的基本定位是:以语言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建设国际型高水平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对于加强中文学科的师资力量,推动中外文学研究和交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在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批新的硕士点、博士点陆续申报成功,这不仅是本校广大师生努力的结果,也是各位外校同仁大力支持的结果。今后北语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加强同各兄弟单位和机构的合作,以期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曾繁仁教授对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是北京语言大学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北京语言大学学术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单纯的经济指标不可能完成现代化建设,而文学是文化体系中引人自豪的组成部分,不只是古代文学,现代和当代文学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语言科研队伍和文学科研队伍相得益彰,都将为北语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文学研究所的成立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任,相信在十七大提出的中国文化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学研究所一定能成为有特色有影响的中国文学研究所。

     

        温儒敏教授在致辞中说,因为有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背景,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是非常好的事情,这对学校校园文化的营造很重要。学生进到学校,文化氛围的功能不低于课堂教学。期盼着文学所能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发挥特有的功能。当前,文学研究的课题需要贴近现实社会,需要有相当的数据跟踪和调查,比如,小说是什么人在看?他们有什么样的潜在需求?中小学生的文言文修养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等,这对于文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语处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前沿,有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中国文学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将具有独特的优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文学院院长左东岭教授、文学院书记吴湘洲教授、王光明教授,复旦大学徐志啸教授、吴兆路教授,国学网总裁尹小林教授,人民出版社古代室主任周绚隆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黄震云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姚小鸥教授,浙江大学林家骊教授,山东大学王洲明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廖群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黄灵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尚学锋教授,文献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张廷银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琴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蒋寅教授,北京大学傅刚教授、杜晓勤教授,鞍山师范学院刘刚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梁晓声教授等在发言中高度评价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并就中国文学研究所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刘慧英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彭庆生教授、吴书荫教授、阎纯德教授、李庆本教授、段江丽教授等人也出席了会议。

     

      二、贺信

     

    方铭教授并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欣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隆重成立,特表示热烈祝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人才济济,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展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条件,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是个重要举措,一定会取得突出成绩,并显示出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知道,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研究事业的深入与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事业共同奋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是个研究中心

                                                 2007121

     

    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并致人文学院:

     

    欣闻贵院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我谨代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殷切希望贵院在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基础上,取得更重大更辉煌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大学文学院

                                                     2007121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并方铭先生:

     

    欣闻贵校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对这一学界盛举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梁晓声教授担任名誉所长,方铭教授担任所长表示热烈的祝贺。相信中国文学所在校院关怀领导下,在梁晓声先生、方铭先生的带领下,一定会对中国文学研究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共谋发展,为繁荣学术事业,促进当代文化的发展共同奋斗。

     

                                                        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

                                                         2007121

     

    尊敬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的同仁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是一个中国文学研究人才荟萃的佳地,多年来你们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直令我钦敬。今天,你们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必将使贵校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此,我谨代表南京大学文学院和我个人对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表示诚挚的祝贺!

     

    我因琐事羁绊,不能与会,失去了一个向各位同仁当面学些的机会,深表遗憾,特此致歉!

     

                                                     南京大学文学院:丁帆

                                                        2007121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值此贵院隆重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之际,我们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海内外著名的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型大学,如今在原有中华文化研究所的基础上,又新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使语言、文化、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更上了一层楼,这充分证明,贵校在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研究方面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显示了勃勃生机。我们相信,贵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一定能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推出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开拓学术研究的新生面,为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作出可喜的贡献。

     

    特此祝贺。

            顺致

    最崇高的敬礼!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共贺

                                                        2007121

     

      三、谈话纪要

     

      曾繁仁: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是北京语言大学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北京语言大学学术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单纯的经济指标不可能完成现代化建设,而文学是文化体系中引人自豪的组成部分,不只是古代文学,现代和当代文学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语言科研队伍和文学科研队伍相得益彰,都将为北语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文学研究所的成立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任,相信在十七大提出的中国文化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学研究所一定能成为有特色有影响的中国文学研究所。

     

      温儒敏:,因为有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背景,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是非常好的事情,这对学校校园文化的营造都很重要。学生进到学校,文化的氛围的功能不低于课堂教学。期盼着文学所能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发挥特有的功能。当前,文学研究的课题需要贴近现实社会,需要有相当的数据跟踪和调查,比如,小说是什么人在看?他们有什么样的潜在需求?中小学生的文言文修养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等,这对于文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语处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前沿,有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中国文学研究所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将具有独特的优势。

     

      左东岭:北京语言大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镇,具有良好的环境。并且近年来《中国文化研究》一刊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刊物之一。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必然会取得重大成就。

     

      梁晓声:人类依赖文化而进化。一国的政治方向,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文化方向。究竟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归根到底还在于文化。它决定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是文化最敏感之处。国家需要解决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今天我看《红与黑》还能从许多青年身上看到于连。生存焦灼,角色焦灼,幸福观焦灼,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

     

      王洲明:现在许多高校都有文学研究所。而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文学所与他们有什么不同,是研究所定位的重要问题。对外国留学生有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中国文学的古代,现代、当代都告诉了外国留学生什么?我显然们所教授的不只是语言。有人问,文学研究是不是一门科学?我认为是科学,但是与自然、社会科学又不尽相同。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廖群:北京语言大学具有一个特点,文学研究的人才分布在不同的院系。而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能把分散在各院系的学者联系起来成立一个机构。中国文学所的成立对北京语言大学具有特殊意义,必将成为一个重要实体。

     

      赵敏俐:北京语言大学自文学研究上应该突出特色。文科学科建设与国际化交流分不开。20世纪后期,建设现代化体系,我们现代的很多东西都是西方的。比如文学史的写作,如果按西方文学研究的分类,那么赋便无处可放,只好悬置起来。比如艺术起源,西方有很多说法,实际上我国中古时期文学起源观是很丰富的,比如《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对整个中古文学都影响巨大。很难说是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文学起源观是先验的,如何用它解决中国的文学。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以往我们急于认同,追赶西方。阐述与世界共同的地方,很少讲特色。比如刚才说的汉赋问题。其实,历史性原则很重要。很多原来存在,二现在小时的东西没有被充分解释与阐述,说明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可能有问题。我认为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这一学科的深刻思考。

     

      姚小鸥:现代的学者大多不是“健全人”。不像鲁迅先生,既是学者,又是作家。林庚先生既是学者,又是诗人。而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可说是集研究、创作、教学为议题,可以培养更全面的学生。我们不太健全,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造成,希望我们能够培养下一代健康发展。

     

      吴兆路:中国文学学科现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面对很多问题。中国文学史需要贯通研究,应该说中国文学没有断裂。这对学科拓展也有很大一处。中国文学学科怎样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有很多值得思考之处。

     

      尚学锋: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我认为文学研究应该拓宽视野和路径。如果不懂得文献、文学、文化相结合,那么我们搞起研究就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张廷银:现在我们作批评史、接受史研究,都是在研究学者,没有关注普通大众这一层面,这是不健全的表现。眼光应该向下,关注基层读者的接受。北京语言大学有中外文化交流的条件,可以看到普通外国人是如何看中国。

     

      王光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的成立可喜可贺。想到一个问题,北语的中国文学研究所是否与北大、复旦等的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语言与文学的关系问题研究能够成为一个特色?因为语言与文学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比如单字单音到复合词等的转变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北京语言大学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当会有所贡献,从而开创学科的特色。

     

      吴相洲:北京语言大学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利用对外交流作出特色。中国人生活方式比较特殊,全民不信教。对中国人来说,最高的生活方式是一书,很大程度上是文学。在古代便是聚集一处吟诗作赋。文学是世界各民族沟通的窗口,我们应该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究竟是怎样的。

     

      蒋寅:我们现在对日语、法语文学等的研究尚不苟,北京语言大学外语人才具有又是,是否可以大力介绍国外研究成果?

     

      四、代表风采

     

     

     

    图一:韩经太副校长与曾繁仁教授、温儒敏教授为文学所揭幕

     

     

     

    图二:韩经太副校长为文学所顾问颁发聘书

     

     

     

    图三:文学所所长方铭教授主持会议

     

     

     

    图四:文学所名誉所长梁晓声教授

     

     

     

    图五:文学所顾问曾繁仁教授

     

     

     

    图六:文学所顾问温儒敏教授

     

     

     

    图七:会议现场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