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发扬诗教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新风雅诗社成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2-0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007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新风雅诗社成立大会暨第七届诗歌节开幕式在人大逸夫会堂隆重举行。与会嘉宾有社科院古代文学组组长刘扬忠,首师大文学院院长、《诗探索》主编吴思敬,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博导陈传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赵京战,《诗刊》编辑部主任杨志学,《诗刊》诗词编辑江岚等。人大国学院书记徐飞讲话,常务副院长孙家洲为诗社授旗,嘉宾代表刘扬忠致辞。社员晏雪莲、尹帆淼等表演了精彩的诗乐节目。

      新风雅诗社是人大立足于国学院、面向全校的学生公益性学术社团。人大纪宝成校长亲自题写了贺诗,叶嘉莹先生题写了社名,南怀瑾、冯其庸、霍松林、刘征、杨金亭、叶延滨等诗歌研究与创作界20余位前辈寄来了贺诗或贺辞。中华诗词学会、《诗词月刊》等单位发来了贺信。据社长陈斐介绍,诗社的宗旨是“切磋诗艺、交流情感、砥砺操守、弘扬正气”。以“新风雅”为名,意思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新变,力图使诗歌具有时代、民族与个性色彩,把创作、研究与传播结合起来,为弘扬诗教做出贡献。诗社还致力于吟诵的学习与推广以及诗歌与音乐、美术等艺术的融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创办人唐文治先生的孙女、人大外语系退休教师唐孝纯将其祖父吟诵唱片转录磁带赠送给国学院收藏。社刊《新风雅》创刊号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好评,《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赵京战高度赞扬了《新风雅》中的诗词,表示要选取优秀作品发表在《中华诗词》上。

      大会最后是“五四后诗歌”对话会,由陈斐主持,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和与会嘉宾结合“五四后诗歌”的研究与创作就传统诗词在当下的继承与发展等展开了讨论。

      人大诗歌节在北京有着较大的影响,“新风雅诗社”的诞生,让人大诗歌的版图趋于完整,也是人大国学学子“接续文脉,传承国学”的又一举措,将对中华诗词的复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新风雅”诗社缘起
      
      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国学院,以“接续文脉,传承国学”为职志。两年来,名师荟萃,俊彦云集,大体规模已具,放眼前程无限。老杜云:“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实全院上下之心声也。广大学子尊德性、道问学之余,颇有吟咏之雅兴,佥曰:“何不结社以相乐?”此“新风雅”诗社所由来也。社名“新风雅”,其故有二:发扬诗教之传统,体现时代之精神。“言志”、“缘情”、“持人性情使不失坠”,此诗教之传统也。昔夫子以“兴观群怨”言诗,今诸君结社,亦非徒吟风弄月而已,将以“切磋诗艺、交流情感、砥砺操守、弘扬正气”,写出“我之21世纪之汉诗”。近代以来,国势孱弱,诗教凌迟,实可哀也!今我中华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亦必图文化之复兴。吾侪躬逢其时,责无旁贷,心有所感,鸣而为诗,自具时代与个性面目。唯与诗水乳交融之母语特性,尚需注意。我汉语调有四声、字为方块,故能抑扬顿挫、对仗工整。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发挥此特长,此其所以流播众口、传诸久远者也。然旧体一旦废弃,新体茫然未立,吟咏之情虽存,汉语之长安在?故本诗社以传统诗词为主,鼓励多元探索,以为新诗体宁馨儿之诞生尽绵薄之力,将研究、创作、传播相结合,此亦书生报国之丹心也!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