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主办、国学网协办的“儒学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就孔子及儒学的核心价值、儒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著名学者汤一介教授等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韩经太教授致开幕词,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杨金海教授作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的致辞。著名学者曾繁仁、周桂钿、葛荣晋、许树安等四位教授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开幕式由方铭教授主持。 如何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站在世纪的起点上对未来的展望,也是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在本次会议上,学者们普遍认为,孔子及儒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何在二十一世纪建立包含孔子及儒学的中国新文化体系,对于中国走向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及儒学思想,其基本观点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新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孔子及儒学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其加以吸收利用。 韩经太副校长指出,北京语言大学向来以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迄今为止培养了十多万既懂汉语又熟悉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每年有一万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在国际汉语推广的新形势下,北语目前在美国、日本、罗马尼亚等国承建了九所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韩经太副校长说,本次学术会诸位学者从文学、哲学、美学、文化等角度对儒学的内涵、影响、价值及其在当代的推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讨论中展开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锋,这不但会促进学校的学术研究,也必将给北京语言大学的文化传播工作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杨金海研究员认为文化建设是全方位的。应当在总结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创新现代文化。中华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又是革故鼎新的文化。要复兴中华文化,就必须不断创新。“以人为本”思想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应当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则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其他成果,葬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新思想、新话语、新理论等,构建新的话语体系,创立新的人文精神体系,进而创立新的文化体系,包括话语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等。 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桂锢教授认为,民本主义是儒家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贡献。“善为众主”,不是简单服从多数,发展成现代的人民代表制度,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形式。它可以照顾弱势群体,保护少数。更具合理性。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是民主的实质内容,西方民主选举是形式,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将是最好的民主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的葛荣晋教授认为,在中国古籍《尚书》、《诗经》中,虽出现过“仁”字,但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美德,尚未形成系统的仁学思想体系。随着西周末年人本主义社会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从宗天神学中发现了“人”,孔子才把“仁”上升到哲学高度,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它标志着从殷周的宗天神学向儒家伦理哲学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北京语言大学的许树安教授认为,“阴阳五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五行学说”的创立者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以宏观的思维模式来探求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该学说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医药、建筑、天文、历法、军事、武术、艺术等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既博大又精深,很值得我们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再作深入探索。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共分四个阶段,各位学者提交论文70余篇。代表们围绕主题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北京语言大学儒学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代表名单 常 森 北京大学中 周桂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尚学锋 北京师范大学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 赵敏俐 首都 吴湘洲 首都 廖名春 清华大学人 葛荣晋 中国人民大学人 姚小鸥 中国传媒大学 曾繁仁 山 王洲明 山东大学 廖 群 山 董运庭 重庆师范大学 刘 刚 辽宁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首 陈书良 湖南商学院教授 邵炳军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兆路 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副馆长,博士生导师 徐志啸 复旦大学 黄震云 中国政法大学人 林家骊 浙江大学 黄灵庚 浙江师范大学 杨金海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研究员 战葆红 学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张 梅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董芬芬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张 侃 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秉高 职大学报教授,主编 刘海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 唐 韵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编辑 周延良 天津 裴登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张廷银 国家图书馆文献编辑部主编 张燕婴 国家图书馆文献编辑部编辑 任 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 孙琴安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 齐大任 中国文化报记者 尹小林 国学网总载,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执行主任 韩经太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文化研究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 崔永华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前副校长 郁有学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 阎纯德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前主编 许树安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方 铭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黄卓越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庆本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江丽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编辑 张德健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助理 成 敏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儒学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目录 儒学核心价值观——民本主义…………………………………………………………周桂钿 孔子论“仁”及其现代价值……………………………………………………………葛荣晋 “阴阳五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树安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廖名春 欲求、利益、尚德、和谐 ——孔子理想的教化之路………………………………………………………王洲明 张德苏 传统儒学与现代文化建设(提要)……………………………………………………徐志啸 郭店楚简与孟子研究………………………………………………………………………廖群 《诗经•二南》乐体说考异………………………………………………………………周延良 在后现代的问题视域中思考儒学的发展………………………………………………黄卓越 孔子杀少正卯考论………………………………………………………………………马作武 “雎鸠”意象考论 ——《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邵炳军 赖旭辉 说性灵,道阳明复旦大学………………………………………………………吴兆路 潘钰卿 儒家礼教注重实践论 …………………………………………………………………周秉高 原始儒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原则的确立…………………………………………………李庆本 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刘刚 扬雄与《剧秦美新》………………………………………………………………………方铭 重塑孔子形象,再造中华道德(提纲)………………………………………………赵敏俐 关于“真孔子”与“假孔子” ——兼论思想史书写与经典解读的若干问题…………………………………………董运庭 文献载体大转移与中国文化建设(提纲 )……………………………………………尹小林 孔 孟 论 读 书 学 习…………………………………………………………………孙琴安 吕 祖 谦 学 术 简 论…………………………………………………………………黄灵庚 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黄震云 马宗昌 经 学 儒 学 与 中 国 政 治 文 明 ……………………………………黄震云 马宗昌 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黄震云 明代隐逸思想的变迁……………………………………………………………………张德建 河间献王刘德的儒学成就述评……………………………………………………………张侃 中国哲学中“大人视野”的三个维度…………………………………………………张耀南 谢铎的理学思想与浙东学派……………………………………………………………林家骊 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张梅 《尚书》与儒家道统治统关系(提纲)………………………………………………胡宏哲 由“天命”而 论“器”…………………………………………………………………………………曹美娜 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 ——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李金善 《曹风•鸤鸠》与先 理学与《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说教……………………………………………段江丽 “骈邑三百”解…………………………………………………………………姚小鸥 王克家 竹简诗论《卷耳》不知人的阐释史意义………………………………………………尚学锋 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曾繁仁 宰我标新立异出于其才智高隽…………………………………………………………张廷银 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杨金海 孟子仁论的两面性与终极旨归…………………………………………………………张燕婴 河间献王的儒学成就述评…………………………………………………………………张侃 试论《孔丛子》中先秦孔氏子孙的经学思想及其师学渊源…………………刘跃进 孙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