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赵执信之幼女 女诗人 空谷幽兰
赵慈是清朝中早期淄博籍著名的女诗人,她以清新隽永的诗词影响于当代,流传于后世。赵慈,字雪廷,生卒年月不详,约于康熙末年乾隆年间在世,出生于淄博市博山城区马行街,是赵执信的幼女,嫁于济南“簪缨之族”朱崇善为妻。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年号饴山老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得志,才华横溢。18岁中进士,入选翰林院。25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任翰林院检讨。28岁时因观看《长生殿》,以“国恤张乐大不敬”之罪,革职除名。出生在这样一个读书世家,赵慈从小受到了良好的诗文熏陶。她“少承家训,女工外即耽吟咏。”(《续修博山县志?人物志》)赵执信把她“视为掌上奇擎”,赵慈“亲承指受”。赵慈的各位兄长亲友也对她悉心栽培。赵慈自小耳濡目染,加之心性聪慧,得到了赵执信诗文创作的真传,打下了坚实的诗词创作根基,写下了一些争相传诵、脍炙人口的诗词,显露出令人注目的文学才华。孙崇坫在《断肠诗集序》中说:“余髫令时,初知句读,即习闻孺人(指赵慈)之诗盖里闬相连”,“虽妇人孺子也,乐为传颂也。”(《续修博山县志?艺文志》)
赵执信因《长生殿》案罢归后,赵家从鼎盛衰落下来,陷入困顿和窘迫,到赵慈出嫁时已较穷困。朱家虽是“簪缨之族”,但赵慈与朱崇善结婚后不久,“运值仓桑,家遂中落”,生活十分凄苦,“甚至贫无以居”。在这种境遇之中,赵慈常将心中悲苦、人生感悟写入诗词,“悲忧侘傺之音,一一寄之于诗。”(《续修博山县志?人物志》)她用凄美的笔调抒写了内心的清冷、悲伤和感慨,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赵慈的诗词辑录在《灰心断肠诗词集》中。据《续修历城县志?艺文志》记载,朱崇善的外甥谢焜(字问山)曾收藏有赵慈的诗词遗稿《雪廷遗稿》,但卷数不详。赵慈之孙朱时庵也藏有赵慈诗词的手稿或刻本。范坰(字伯野)曾选刻过赵慈的40余首诗。但遗憾的是,这些版本或手稿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赵慈一生虽然写过不少诗词,然而传世极少,流传至今,有据有查的仅有6首诗词。《续修博山县志》所载《谒丁公祠》、《谒阎公祠》2首诗,有人考证系伪作。这6首诗词,“往往有名句似青莲(李白)”,“笔健意圆,绝不类闺阁中语,而字句之间别饶秀艳,读之凄然欲绝。”(《续修历城县志?艺文志》)真可谓“如空谷幽兰无人自赏,如长松修竹耐雪凌寒”。(《断肠诗集序》)
《杂兴》诗二首,写深秋月夜诗人的孤独感。其一曰:极目银河漾素辉,满庭秋影入霏微。四廊月转无人到,自折荷花带露归。其二曰:露满香街夜欲分,半床秋月一帘云。不知何处砧声起,断续随声枕上闻。第一首末句“自折荷花带露归”,可谓全诗的点睛之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自许以及内心的清冷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