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洗脸也大有深意——《红楼梦》艺术杂谈(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林文山  点击:次  时间:2001-09-0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只讲外面的虚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尤氏这话,道破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实质。贾府一家大小,从早到晚有着多少“礼”!洗脸有“礼”,吃饭有“礼”,行、坐、起、卧都有好多规矩。除夕祭宗祠,全家人怎样排班站立,怎样传递供品,怎样行礼磕头,更是礼法秩然,堂哉皇哉。可是,想想这些人平日所作所为,也真是够使的。庄严包裹着无耻。尤氏在这发牢骚,表面上是就洗脸的事似乎对炒荳有所指责,李纨却立刻理解到她是对抄检大观园的事生气。确实,邢夫人把绣春囊做把柄要整王夫人丽引出来的一场抄检,激化了统治者内部的种种矛盾,特别是这时又发生了甄家获罪被抄没家产的事情,更给贾府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一种不祥的预兆。这一切,使平和的尤氏对邢夫人也产生了不满情绪,忍不住道出在温情脉脉的虚礼后面竟然是如此地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实质。但是,这个畏事不肯多言的尤氏,她不可能象探春那样给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公然指出邢夫人打王善保家的一顿是“遮人眼目”;她也没有机会和才能象凤姐那样,揪住司棋来直接嘲笑王善保家的,暗刺邢夫人。尤氏只能借题发挥,隐晦曲折地表达她的不满。此外,也许还包括尤二姐事件和惜春的冷言冷语留在她心头的不快。这样以来,洗脸的描写,就成了表现尤氏以及反映各种复杂矛盾的一个不可缺少而且非常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的情节。

上面两次描写,都是通过洗脸这种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描写,衬托出矛盾的一点一滴。二十一回的描写,则是正面描写在洗脸问题上直接反映出来的矛盾和冲突。

宝玉本来就同黛玉亲近,加上湘云来了,住在黛玉屋里,宝玉头天晚上就是袭人催了几次才舍得离开,第二天绝早又急急忙忙地去看她们,并且在那儿用湘云洗过脸的残水“弯腰洗了两把”,还要求湘云给他梳头。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出湘云同宝玉一直关系亲厚。对于宝玉身上的物件和宝玉的“毛病”,湘云熟悉,湘云的丫头翠缕也了然。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各人对宝玉洗脸的不同态度,把人物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揭示。

宝玉就残水洗脸,黛玉、湘云都看得很平常,可见不止一次,也并不以此为“非礼”。翠缕说了他一句:“这个毛病多早晚才改呢!”也只是说他洗脸的一贯草率“无辜忙”,根本没有考虑过什么男女之大防。袭人、宝钗却敏锐地嗅出其中的严重性质。特别是袭人,她对这件事反映强烈,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洗脸小事,对于怡红院的丫头未必就是小事。在那里,谁有资格倒茶,谁有资格进到哪一间屋子,谁该抬水供宝玉洗澡,谁该淋水浇花,都有着严格的不可逾越的规矩。宝玉不认得小红是怡红院的丫头,小红说:“从来我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那里认得呢!”侍候洗脸,即使是跪着捧盆,虽比倒茶略低,却是“眼见的事”,属于“巧宗儿”一类。只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杯茶.连姓名都还没有通报上,碧痕,秋纹就狠狠地啐了她一通,可见争夺的激烈。袭人当然用不着去争这点荣誉,她的不满,主要是由于宝玉同姐妹们的和气缺乏了分寸礼节,“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这就使得袭人的气恼较之碧痕、秋纹具有更高的水平。碧痕、秋纹只是一般的争宠,袭人是自觉地肩负起保证宝玉“不逾矩”的监护入神圣职责。正是由于这一点,袭人深得宝钗的敬爱。她发现袭人“说话倒有些识见”,在思想上建立了同盟。

也许是有了宝钗思想上的支持加上别的因素,这次矛盾闹得不同一般。袭人“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使宝玉“深为骇异”。这场斗争,同往日宝玉黛玉的口角显然不同。不仅袭人的身份不能比,矛盾的性质也不一样。表面上,矛盾的解决还是宝玉发誓从此听话,实际上袭人只不过获得表面的胜利。宝玉的叛逆思想并不那样容易就范,尽管袭人此时有着比宝钗更有利的地位和条件,未必有济于事。

似乎节外生枝,在袭人同宝玉的矛盾冲突中,不仅介入了一个宝钗,而且还介入了四儿。这个地位同小红差不多的丫头,趁着宝玉同袭人闹矛盾的机会,乘虚而入,得到了一个倒茶、报名的好差使,因而“变尽方法笼络宝玉”。但是,在如此复杂的斗争中,四儿哪里是根基深厚的袭人,麝月的对手?她们对四儿的走运,外表是“抿嘴而笑”,其实记恨在心,笫二天就把“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当成一大愤慨对着宝玉发泄了一通。天晓得,四儿的终于被撵,是不是这回就埋下了祸根。小丫头佳蕙讲得对:“这个地方难站”。看似平静的怡红院,有着多少陷阱和埋伏。

三次“各有妙文.各有妙景”的洗脸描写,都写得那样细腻、逼真,给人以美的感受,寓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它们同整个故事又组织得那样和谐,是呈现人物性格、表现复杂矛盾的一个有机部分。没有丰厚的生活经历,没有糖湛娓艺术才能,无法达到这样的妙境。

当然,一切都要看需要。曹雪芹描写的不是随便哪一种日常生活琐事。他总是抓住那些具有内在意义的生活细节,经过艺术提炼,发掘其中的诗意,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增添艺术的效果,并且往往同全书的重大主题密切地联系着,因而起着从一滴水看见太阳的作用。该繁则繁,该简则简,不是为描写而描写,不去堆砌一些无谓的琐事,这,应当不在话下,也是我们在借鉴时必须认真考虑的。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