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地域文化与视觉符号设计(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李冬梅 王家民  点击:次  时间:2001-09-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2.2意义的认同与体验
  视觉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为依据和手段的。符号运用的是否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来说是重要的。设计者借符号向受众传达主体的信息和特征,同时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验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传达的信息和思想感情。[7]《中国银行·翠竹篇》网络广告中,设计者抓住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竹子这一设计元素特征,首先以静态强调“竹子”遇风不动、稳然屹立的品质,然后以翠绿色营造了一个安静至极的境界,就在这一宁静境界中,一个清纯女子亭亭玉立在“竹林”前,她柔美的身体形态与竹子的笔直形成呼应,暗示出“守节、坚贞”的文化含义。这里竹子的形态、色彩与画面人物的视觉关系都将竹子符号的“高风亮节、超凡脱俗、笔直向上、宁折不屈”的文化品质形象地表现出来,恰到好处。视觉设计是为商品经济社会服务的,其必须能够通过传媒在大众中广泛传播,理想的传达效果则是传达者使之符号化的内容与被传达者理解的意义相符,并能够从此种意义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到设计作品所表达对象的深刻内涵。因此,设计传达内容的成立,必需建立在被传达者对意义的认可和感受的基础上,受众才会对符号的形和义产生共鸣。
  2.2.3涵义的变异与拓展
  地域文化资源蕴涵的意义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量。人的观念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也会随着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而不断的丰富,因而,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的相关的含义也会变异和拓展。例如从龙文化涵义的演变来说,商周时期人们把其奉为能兆吉凶的神物或图腾物;到了秦汉时期,龙为象征祥瑞的“五灵”之一,后又成为坐镇四方的神灵之一;宋代以后,龙成为了尊贵皇权的象征,一直延伸到封建社会的末期,而在现代则成为中华民族、中国人的象征。这些与传统元素相应的观念的变异,不是对原有观念的抹煞,而是与其并存,这种变异为视觉符号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8]此外,还存在空间的变量,同一图形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如在中国一般将鹿看作是快乐、活泼、长寿的象征,但在巴西等地却是“同性恋”的俗称;日本人把龟视为长寿的象征,而中国忌讳龟而把仙鹤、松柏喻为长寿;在法国仙鹤则是蠢汉和淫妇的代名词。因此,在设计中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应与其所处的空间、时间、社会现实相一致,才能恰如其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4视觉的和谐与新异
  人作为生命体其感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是十分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是设计师本人或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形象。一个格式塔很差的形象即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而无整体性,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给人的总的印象是“有毛病”。这样的视觉形象势必为人们所忽视,乃至于拒绝接受。同时,如果各种设计的形态过于相仿,也会给人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削弱设计的信息传达功能,区分的过程越复杂,符号的功能就越弱。视觉符号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有意识追求表现形式的新异,来加强独特的表现效果,这样一种源于记忆中标准意象的母体,又生长变化出新图形的力量,使得知觉活动充满了一种活生生的能动活力,使人易于注意,便于记忆。设计者在创造视觉符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借用和拼贴,应努力探索地域文化下的元素的新面貌和精神,将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从而创造出各自精彩的新时尚。
  
  3.结语
  
  地域文化是当代国际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的要素和前提,尤其是在电脑和互联网所构筑的人们触摸世界的“感知皮肤”,更加需要这个区域性的文化资源提供创造和创新以及新的生命方式的价值表述。视觉艺术是从这个意义、从本土的文化资源开拓出国际交流空间中的生命情感的表述方式和价值判断。它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视觉艺术符号的话语权竞争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J/OL].北京:人民日报社.
  2006[2007-9-8]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4198898.html
  [2]严飞生.地域文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2006.p9
  [3]马钦忠.地域意识与当代艺术[J].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2001,3.p7
  [4]何芳.符号语言学在平面设计中的意义[J].包装工程.2004,3.p117
  [5]黄军.旅游地品牌的形象视觉设计地域性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06.p46
  [6]萧冰.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浅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6.p30
  [7]陈武.符号学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06,4.p117
  [8]陈振旺.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符号的特性解析[J/OL].浙江:久久包装设计网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