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和谐文化及其建设(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刘莲香 王正军  点击:次  时间:2001-09-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和谐文化建设的策略
  
  2.1建立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观呈现在同一平面上:国内的、国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各种文化价值观,混杂在一起,进一步强化了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当中,多样的价值观中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犹如各种音符当中没有主旋律,不可能形成一首和谐乐曲一样,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可能完成。所以,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和谐文化的发展方向,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
  2.2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在继承和借鉴中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民族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和增强。因为,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升华。
  同时,和谐文化也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升华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继承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精华,使优秀的传统和谐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和谐文化得以新生。
  但继承并非墨守陈规,对体现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即和谐文化要能不断做到与时俱进。
  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吸收一切有利于增强人们和谐精神的文化成果,使和谐文化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而且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终建设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和谐文化。
  2.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是按人的意图对自己或对象进行专项地人类全部活动的综合,所以文化的本质是人化,那么,以人为本也是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核心和根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和谐文化应该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由人民群众共享的文化。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建设和谐文化,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所能,使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2]: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1日,第一版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64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8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2日
  [6]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7]齐卫平.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按要求,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2期
  [8]李延文.培养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9]李家庭.和谐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支撑,思想政治工作,2007年第2期
  [10]严昭柱.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1]李龙锦.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六期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