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浅议古代等级文化对门装饰的影响(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严勇  点击:次  时间:2001-09-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摘要:门作为建筑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建筑型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门从依附于建筑的构件门发展成为独立的单体门,成为传统院落式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核心;另一方面,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纪念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表征符号。通过对古代门的各类装饰元素的分析,揭示其深厚的社会伦理及等级内涵。
  关键词:等级文化;门;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45-013
  
  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是联系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通道。建筑表现一定的文化,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门除了供出入的物质功能外,它所具有的标志与象征的作用往往也很明显和重要。在建筑大门上表现出的“等级”观,所反映出的传统礼制以及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建筑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做《伤宅》诗云:“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红颜色也。在封建社会能乐居朱红大门内的人家,绝非等闲之辈。再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它属于一种内敛的居住空间,对外隔绝,自有天地,然而这样的空间也需要对外强调等级身份差异。因此,大门就成为了强调这种差异的最佳媒介之一。在古代,等级制度对门的开间、进深、数量以及影壁、门墩、门簪、门钉、门环、铺首、色彩和附属的匾额等都有深刻的影响。
  
  一、门的释义
  
  中国是一个对“门”字颇感兴趣的国家,《辞海》中光“门”字旁的解释就达十种之多。门,完整的说是“门户”,这二字是象形的,门是两“户”相合,所以应是双扇的,户是单扇的。作为一单体和群体建筑,门是人造围合空间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是建筑物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还可以是建筑主体以外的构筑物,如阙、牌坊等,它们虽然归属于“门”类,但其功能已不在于“进出”,属礼仪崇尚的独立的标志性建筑。刘致平在《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中指出:“门的应用之多是中国建筑的绝大特点”。城有城门,里坊有里坊门,宫城有路门、应门、阜门、雉门、库门、外廊门等,大第宅有门有塾,北京故宫从太和殿往外算起有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正阳门、正阳门雍城门、永定门、永定门雍城门等,一个较好的住宅也要经过大门、二门,或是正厅前后门,然后才到堂屋门,而升堂入室。这样的门禁森严说明了中国建筑的防御性质,也说明了各种建筑不同部分的严格区划绝不相混,跨过一道门槛,便有它一定的意义。
  门作为建筑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建筑型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门从依附于建筑的构件门发展成为独立的单体门,成为传统院落式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核心;另一方面,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纪念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表征符号。通过对古代门的各类装饰元素的分析,揭示其深厚的社会伦理及等级内涵。
  
  二、等级制度对门的开间、进深与数量的影响
  
  门的数量的多少显示着王权的至尊威严,凝聚着封建礼仪制度,也展现了宫室建筑规模的宏大。《周礼》中对天子宫室的门制是这样规定的:“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意思是说皇宫可以建造五重宫门,而诸侯只能建造库门、雉门、路门三重大门。这就是被历代帝王沿用数千年的“五门之制”。如明清的帝王宫殿紫禁城,从皇城大门到太和殿之前设有五重大门:大清门(皋门)、天安门(雉门)、端门(库门)、午门(应门)、太和门(路门)。
  门的间,是指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面阔指横向的间数;纵向的则叫做进深。开间以单数命名,尺寸或相等或递减,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唐要会》中规定官员住宅的大门是:三品以上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的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品七品以下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
  
  三、等级制度对门的影壁的影响
  
  从建筑结构上讲,影壁虽然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它的存在是为门而设的,所以笔者认为它是门的一部分,影壁的称谓很多,古时叫“屏”或“树”,都有遮挡外部视线的意思.《礼记》曰:“疏屏,天子之庙饰”,不是一般的人家可以用的。《论语。季氏》里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颇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里的“萧墙”,就是国君门前的照壁。刘熙《释名》中说:“果恿在门外。果,复也。臣将入请事,此复重思”。“果惫”大概是照壁最有诗意的别名了,再三思量才能进得门去,这堵不大的墙壁,不但阻挡了人们的视线,更阻挡了人们的心理。
   影壁分为上中下三段,下为基座,中间是影壁心,上部为墙帽,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影壁心上是各种砖雕图案,如:松鹤同春、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简单一点的就在白粉墙上写个“福”字。影壁绝大部分为砖砌,也有木制的,琉璃影壁显示的是皇宫内院的气派,普通人家是没有的。
  
  四、等级制度对门墩与门簪的影响
  
   “门当”和“户对”最初是指古代民居建筑中大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门当”是指大宅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或者坐落于门础上的抱鼓石。“户对”是位于门楣上或门楣两侧的砖雕、木雕,一般为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由于它位于门户之上,而且都是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所以叫“户对”。
  在封建社会,并不是所有的门楼都能安置抱鼓石,因为衙门口有鼓是为“击鼓升堂”所用。所以,只有官宦人家的门楼,才能安放象征权力的抱鼓石门墩,形状要与大门的等级相符,大小也要相称,常出现在大门、门柱前。在限制严格的时代,为了用以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在各式门墩的摆放上都有着一定的规定,如:皇族的门楼,摆放狮子门墩;高级武官的门楼,摆放着抱鼓型有狮子门墩;低级武官的门楼,摆放抱鼓型有兽吻头门墩;高级文官的门楼,摆放箱子型有狮子门抱鼓石与门簪,门簪视门的大小,少则两枚,通常四枚,多则六枚八枚,有方形、菱形、多边形、花瓣形等。在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地位、家境,所以旧时看联姻男女双方的家庭是否般配,旧时大户人家有财不外露,一般很难打听到财产情况,儿女定亲之前,一般都暗暗派人到对方家的门前看一看,通过门当上雕刻的纹饰,就能了解对方家所从事的行当。如果石鼓镌刻花卉图案,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如果石鼓为素面无花卉图案,则为官宦府第。
  
  五、等级制度对门钉、门环与铺首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很多装饰都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就象木柱为了防潮而加上各种各样的柱础,窗户为了糊纸而分隔成大小不同的窗格,门钉的初衷也只是固定门板。在门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可以防止门板松散,但钉帽外露有碍美观,古人于是就将钉帽打成泡头状,看起来象水面上的气泡,所以又称“浮沤钉”。
   门钉的数目本来并没有规定,明清以后,开始被附以等级观念。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的规定:亲王府大门的门钉为九行七列,六十三个;郡王府、世子府正门的门钉要比亲王府少七分之二,九行五列,四十五个;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相同;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行五列,均以铁制。而普通百姓则不得使用门钉。铜制的门钉镏金,木制的门钉漆黄漆,朱门金钉遂成为象征帝王威严的一种表现。明朝初年,朱元璋颁诏申明:“亲王府的大门丹漆、金钉、铜门环、门钉用九行七列共六十三枚;公主府大门绿漆、铜门环、而门钉减少两列用四十五枚:公侯门用金漆、锡门环;一二品官府内用绿漆、锡门环;三至五品用黑漆、锡门环;六至九品用黑漆、铁环……。可以看出:从帝王宫殿的大门到九品官的府门依次是:红门、金钉、铜环;绿门、金钉、锡环;黑门、锡环;黑门、铁环。从门的颜色上分是红、绿、黑,从门环的材料上分是铜、锡、铁,由高到低,等级分明。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