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谈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对接现象(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刘洁  点击:次  时间:2001-09-2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二)广告翻译中译文与译语文化审美的对接
  中西方受各自历史传统、民俗习惯、经济发展等影响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一种文化中被推崇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中未必能引起共鸣。广告翻译是语言翻译,又是文化翻译。根据顺应论观点,翻译中应注重译文与译入语文化审美的对接,再现原广告的创意效果。
  龙,在汉民族文化中不仅是美的,而且是一种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历来被视为权利、力量、吉祥的象征。然而在英语文化中,龙却是恐怖的怪物,不具任何美感,谈“龙”色变。“亚洲四小龙”在英美报刊上因此被变通译为“亚洲四小虎”,东风“雪铁龙”被译为Citron。国际知名饮料Sprite 在英语中意为小精灵,带有可爱之意。而汉语中,小精灵似乎和鬼精灵在语义上有相似之处,因此,依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被译为“雪碧”,“雪”象征吉祥如意;“碧”意味“清澈透明”,该产品很快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同,销路大开。
  在汉文化中白色是纯洁的意思,但英文中的white有时候却含有贬义,因此,上海产的“白翎”钢笔在打入国际市场时由于它的译名“White Feather'’而无人问津。因为英文里有句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表示软弱胆怯,有临阵脱逃之意,这样的笔自然就不会受欢迎。
  (三)广告翻译中译文与译语价值观的对接
  中国汉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中庸”,突出“集体主义”,反对“自我”意识,而英语文化强调“自我”,突出“个人主义”。因此在广告语言创作中,西方英语广告常以“个性”、“独立”作为主题,以促销产品的个性化感受作为卖点,以针对个人的口吻对目标顾客进行说服,大量使用祈使句。据语言学家统计,广告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独立句是祈使句。祈使句本身包含请求、命令、劝告、号召人们做某事的意义,恰恰符合商业广告劝说和敦促消费者采取行动的目的。
  中国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反映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上,从众心理成为促进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不少广告文案极力说服异质市场的消费者购买同一种产品,如,“男女老少皆宜”(suitable for people of all ages),“大家都喜欢” (loved by all)等,这样的广告由于未能突出产品的目标顾客群,缺乏明确定位,极易遭遇西方消费者的冷遇。而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消费者也渐渐开始彰显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广告翻译也随着营销理念的变化而变化,满足消费者群体差异。如,Clean Clear译为“可伶可俐”,深受少女们的青睐,迎合她们的审美心理,让人联想到聪明伶俐的小女生形象。Olay(玉兰油)、Avon(雅芳)等译名都是针对女性群体,选用“玉”、“芳”等女性喜爱的字眼。
  (四)广告翻译中译文与译语文化其他方面的对接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积淀出许多习语、成语典故,而这些习语、成语典故都有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多数英汉习语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上,翻译时顺应目标语文化背景,套用其文化习语,将会激起目标语消费者的兴趣,产生好的宣传效果。He laughs best,who runs longest.谁跑得最长,谁笑得最好。这是一个轮胎的广告。看到这句广告词,我们都会会心一笑,想起另一句我们更为熟悉的“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此句广告中,用runs longest 去替换laughs last,显得十分亲切,宣传效果明显。在翻译上,句型工整对称,字数相同,易懂易记,还采用了断句的译法,把主句和定语从句分成两个短句处理,言简意赅,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又如,飘柔(Rejoice)的广告语“Start ahead”的译文为“成功之路,从头开始”。译文采用了双关这一修辞手段。飘柔是洗发水的品牌名称。所以从“头” 开始;另外,中国文化中有“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的观念,意蕴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广告翻译是语言与文化的统一体。文化内涵差异客观存在,因此,翻译时应顺应目标语的文化习惯、审美观及价值观等,对接两种文化,译出符合消费者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的广告词,实现与原广告等效的宣传价值。
  
  参考文献:
  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斌.从情感传递因素谈广告翻译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3)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