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道》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内容中对平民路线的成功把握,归根到底在于对观众心理的成功把握。
首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是有动机和欲望的,并且随时有待于满足。他还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才会起主导作用,形成为支配人的行为的东西。而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在沉重的工作压力,激烈的人际竞争和紧张的时时间节奏的重压下,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身心放松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人们需要通过娱乐节目来宣泄不断积累下来的心里紧张与焦虑。而且,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并且敢于张扬自我,期望能够有一个亲身参与并且展现自我的舞台。《星光大道》的推出为普通人搭建了一个“圆梦”的舞台,切合了普通百姓心中的表演情结。
其次,观众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渴望参与到节目中。节目中的表演者无疑是亲身参与并展现自我的最典型的代表,而现场观众则是节目中另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节目中,现场观众都能够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手,他们的尖叫、鼓掌等等表现都已经成为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里,所有人都来参与,人人自由,大家一起在节目中狂欢。巴赫金曾谈到:“狂欢不是供人们驻足观赏的,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甚至不是供人们表演的;它的参与者们置身其中,根据有效的规则来狂欢。”在《星光大道》中,无论是小朋友,青年人,还是老者,他们都会在节目中表达自己参赛的喜悦之情。此时重要的不是成为明星的结果,而是有这样一个参与的过程。
此外,每个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星光大道》较好的把握住了人们的同情心理,号召大家帮助一些选手完成心愿。“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的一点点爱心很有可能就会帮选手实现心愿。如“为选手王娴千里寻亲”的爱心行动,不但圆了王娴一家的梦,也成为观众最难忘的记忆。《星光大道》在此不仅体现出其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了凝聚大家爱心的一个向心力。《星光大道》不仅成为为普通百姓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成了为观众奉献爱心的家园,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三、《星光大道》的改进之处
《星光大道》能够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说明它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比如它的平民路线比较彻底,其参与方式多样化,节目比较注重社会责任性等等。当然,还是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它的“闪亮登场”与“超越梦想”两个环节缺乏特色,很多选手在这两个环节中基本都没有什么变化。观众对于评委团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很满意,虽然他们的身份是贴近百姓的非专业人士,但是他们的评选水平却并未完全得到观众的认可。有些评委在评选的时候同情分打的比较多,使得一些电视观众认为的优秀的选手被淘汰掉。为此,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老毕主持很优秀,嘉宾评论也很好,但评委水平以及一些评选标准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希望能够将参赛人员按年龄分组PK以求更加公平。
《星光大道》在注重平民娱乐的同时,还应注重其理性的传播方式以及传媒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将中国的一些民俗、传统文化等更好的与平民娱乐结合起来,在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节目的同时,也适度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希望《星光大道》能够逐渐的走出自己的品牌,在以后的日子里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大型综艺节目《星光大道》栏目介绍 来源:人民网
[2]欢乐云集,星光远播《星光大道》节目形态探析,张伊倩,中国电视
[3]《星光大道》的民主之路,耿文婷,中国电视
[4]打造平民娱乐,中国综艺节目寻觅新路,来源:【南方网】
[5]《电视栏目解析》,石长顺,武汉大学出版社
[6]《星光大道》适配百姓消费终端,玩转草根传播极限,储海燕,北京中外名人[7]广告有限公司,05 2006 广告大观媒介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