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呈示部,乐曲开始,一个能表达完整乐曲的第一主题(上方声部)与第二主题(下主声部)几乎是同时呈示(相差一个音符的时值)显现出节奏的对比(正规节奏与初节节奏和旋律进行方向的对比)第一主题向下级进,第二主题向上级进,1-4小节为原形结合;第5-8小节为三个八度的复以位的变形结合9-20小结的第一间插段,采用向下二度的模进。呈上启下,并使音乐逐渐转移到B大调。A段结合在B大调的完全终止上。
演奏中,首先注意两个愉悦、清新、性格鲜明的主题的完整呈示,原形结合,变形结合的脉络清晰。第一间插段的自然流畅。应保持住两个声部的旋律走向明确,平稳。左右手的切分音节奏要演奏的准确、自如。连音与跳音的奏法正确。重音的效果在演奏中不易过分地夸张。
B:中间部。二个主题采用三个八度的得对位手法,在属调上出现。第21-24小节为原形结合,第25-28小节为它的变形结合,第二间插段、低声部基本上是从三个八分音符构成的小句读的连续呈示,上声部基本上是A段主题中的节奏型的连续呈示。使愉悦、清新的主题发展的更为活泼欢乐。经过#g小调-#c小调-#g小调的转换,以准备主题在原调上的再现。
演奏中,左右手依然依照A部的奏法来进行。同时注意其律动的平均,小分句的清晰、圆点加弧线的跳音,正常跳音,强音的细腻处理。情绪要更为高涨,以便于同A段形成一定的对比。
A:再现部,为变化再现。采用四个八度的复对位手法,将呈示部中主题出现的声部位置予以改变,并回到原调(E大调)。第43-46小节为原形结合,第47-50小节为其变形结合。第三间插段系第一间插段的移调(B大调到E大调)。全曲的最后三个小节为小尾声,用主题材料写成。
演奏中,与A段的要求大体一致,只有在音量上稍加力度。而在速度上稍稍做拉紧的处理即可。使音乐在更为愉快、活泼的情绪中结束全曲。
在二部和三部创意曲的手稿的扉页上,巴赫曾写下了这样的说明:“无论对于任何键盘乐器的爱好者,它们都是忠实的指导,他带给你一种清楚的方法,也是一个清晰的体系。不仅在两个声部里面要演奏的很清楚,而且要把三个声部也要弹得准确而且动听,同时,要把美的乐旨分析清楚,并且要把他们弹出来。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它的如歌的风格的弹奏和作品的高尚情趣。”
巴赫在写作二部创意曲的时候,运用了模仿,卡农,二重对位甚至近似赋格的多种写作技术。主题之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音乐性质,他们在不同的声部出现和发展,造成乐曲的交错起伏以及各自独立的节奏特征。
巴赫创作的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对于训练左右手的协调性,手指的控制能力,不同的触键方法,敏锐的听觉,特别是左手自由低音部分超出一个八度的训练以及演奏中完整的音乐思维和不同的触键等方面的能力都极有益处。就像平均率钢琴曲集一样,巴赫的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和十五首三部创意曲已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上的练习,而是包含了明确的艺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