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任感降低的时期,人们仍能够实现信任重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确立规范,推翻规范,然后再建立适合人类发展的新的规范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社会在不断变化,人们也在不断适应社会。而且从采集狩猎社会人们一起打猎到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信任在其中一直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虽然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的信任感降低,但人们是能够适应这一变化并做出反应,重建社会信任的。其次,人们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来完善自我。“没有他人的感受作为我们品格的‘反射’,相应的自我感受及自我认识、建设性的自我批评和个人的持续发展几乎不可想象。”[8]在这一别人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信任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只有表现出真正的自我,才有助于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再次,人们有一种没有风险地向他人表达情感的意愿。“即人们通常有本能的、同虚荣心无关的自我表现的需要,惟有通过不加修饰地表达自己的品格,例如性格、偏好、强项、弱处、愿望、需要、情感及感受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9]。“无论什么时候,如果心情不幸失去控制的话,那么与人交际和交谈是恢复平静的最有效的药物;同样也是宁静、愉快心情的最好保护剂,这对于自足和欢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10]而要没有风险地且毫不修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不能信任倾听者,人们便不得不忍受有选择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所带来的孤独感。
在有了实现社会信任的可能性之后,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方式实现社会信任的重建呢?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应当加强法治的透明度。信任半径一直局限于家庭和朋友之间,而“一种普遍的公正实施的法治,给不相关的陌生人提供了相互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基础,以此便可大规模地扩大信任半径。”[11]其次,增加相互间的交往。既然人们之间的不信任大多时候可能是因为相互间的不了解,那人们可以通过反复的社会交往,观察其行为,尽可能多的搜集对方的信息,进而对其行为倾向进行有效的限定。此外,“了解一个人是否可靠,除了直接观察其行为以外,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就是与他共过事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就是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这一综合印象代替了反反复复的社会交往。”[12]总之,“盖凡人类社会都始终存有信任成分,就连我们所说的疑忌社会也不例外。问题只不过在于信任是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要素。”[13]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使我们坚信,重新对人们进行教化,重建社会信任,使信任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要素可能的。
参考文献
[1][2][3][4][5][6][11][12][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53、54、110、115、18、305、226
[8][9][德]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96、396-397.
[10][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九州出版社,2007.39-41
[7][13][法]阿兰,菲雷菲特,信任社会论发展之缘起商务印书馆,2005.566-56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