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探索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之路(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张苏里  点击:次  时间:2001-09-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学院2000年升本建院后,根据原有专科专业的基础和优势,按照巩固文理学科基础地位,突出教师教育优势地位的思路,首先选择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等六个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之后,通过加强基本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又将英语、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等5个专业生为本科专业,并新建了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到2006年,学院已构建了覆盖基础教育主要科目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和“十五”、“十一五” 发展规划,按照巩固优势专业、办好新兴专业、培植特色专业的原则,在原有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又新增和拓宽了部分专业口径,逐步新建了日语、新闻学、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等十几个非师范专业。截止2007年,学院拥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5个,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教师教育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三、服务地方建设突显办学特色
  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的品格特征和竞争实力,是长期办学历史的积淀,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需求、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状况、产业实际以及自身的传统优势凝练出自身办学特色,不能盲目地模仿名牌大学,要立足自己的实际和办学定位,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河北省的特点一是人口多,需受教育的人口也多,师范专业毕业的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二是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经济建设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基于这种认识,学院把发展目标定位为:多学科、多层次、开放式、有特色的教学型师范大学。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借势京津、开放办学的理念,发扬为学、为人、为师的师范精神,坚持教师教育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事业,专业教学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校园文化推动社区文明的办学方向,形成了立足廊坊、借势京津、开放办学,服务基础教育,辐射地方文明的办学特色。
  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主动服务社会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科技活动主体的高校与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应互相把对方的“生产”活动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并成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也应更有效地依托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注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加大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可采取高校与政府、企业对接的方式,通过成果展示会、洽谈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由实验状态到生产状态的转移。廊坊师范学院承担了较多廊坊市纵向和横向课题,有利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如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企业网站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基于实时控测的城市公交车辆自动定位和报站系统”、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廊坊市大棚蔬菜根际土壤理化现状及养分空间分布状况的研究”等,有的项目已被应用,有的项目已投入生产。但这还远远不够,地方高校今后还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科研基地、孵化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五、依靠地方政府搭建校地合作桥梁
  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高校和政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互动双赢,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学校可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合作研究基地,与周边地、市共同组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地方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等,学校派出部分优秀科研人员参与政府部门规划、设计或企业策划,为政府做咨询服务,参与调研论证和座谈,提供决策参考。学校可根据地方需求,制定较为详细的为区域、行业服务的措施,设置产学研专项资金和校企合作专项计划,围绕“富民强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
  地方政府应重点支持与区域、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对能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和资助。这样一方面能改善和补充地方高校校内科研条件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推动科研建设;另方面能为企业和区域发展增加优质智力资源,及时地研究和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发展动力。
  通过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及融合,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对地方教育的推动力,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辐射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在密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