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抗震救灾与中国文化软实力(1)-文化研究
来源:  作者:陈 娟 刘韵清  点击:次  时间:2001-09-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不仅国家的文化、国内政治价值观与作为其贯彻与体现的政策和制度、以及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道德风貌,是软实力的主要资源基础,同样,政府的协调能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上的号召力也都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到,灾难发生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对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提供捐款和物质设备,更派出救援队伍前往灾区。这也正是新世纪中国软实力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 也包括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加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在这场5•12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难中,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鼓舞民众,激发全民族的爱国情怀与昂扬斗志,这已充分昭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面对困难,也有能力战胜困难,中华民族将以更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陈岸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软实力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4).
  [3]李海娟.“软实力”竞争背景下的文化战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 ,(12).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