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国学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整理、发掘国学之精华,继承、弘扬其优秀传统,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学术之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意义极为重大。尊崇国学,绝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而是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在研究国学的同时,吸取、融合西方优秀文化,与时俱进,使国学精神与时代要求相适应。 本书对每一学科的介绍,大致为: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畴,学科发展史,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与今后方向。对书采用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对于说法不一者,作客观的介绍,由读者判断。 前言 中华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学术辉煌,文献丰富,世所罕见。学术本无国界,为何出现“国学”一词呢?中华学术,自成体系,西洋学术东渐以后,为了有别于西学,中国人对本国的传统学术,采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名称。清末,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般人称西洋学术为‘新学”,中华传统学术为“旧学”。又有《国粹学报》(邓实主编)、《国故论衡》(章炳麟著)之出版。所谓“中学”、“旧学”、“ 国粹”、“国故”等词,逐渐为“国学”一词所代替。上海成立“国学保存会”,章炳麟在日本主持“国学讲习会”。民国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曾设国学研究机构,江苏省曾设国学图书馆,都出版刊物。 “国学”成为中华固有的全部学术的专名和总称。 国学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整理、发掘国学之精华,继承、弘扬其优秀传统,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学术之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意义极为重大。尊崇国学,绝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而是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在研究国学的同时,吸取、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与时俱进,使国学精神与时代要求相适应。 国学博大精深,今编写《国学四十讲》,非敢班门弄斧,我们的用意是普及国学知识,帮助读者了解中华几千年来学术之真相及其变迁之大势,展现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年轻一代热爱祖国的感情,也为有志于治国学者带一段路,以便进一步地深造。 国学指中国固有的全部学术,门类繁多。我们编写的《国学四十讲》,不像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那些国学概论、国学常识、国学要览等书,只有少数几门。而是汇集了四十门,其中有热门,也有冷门,有显学,也有绝学,约稿不易。它们是: 版本学本草学避讳学辨伪学博物学谶纬学敦煌学方志学风水学佛学红学辑佚学校勘学金石学经学老学郦学龙学律学名辨学墨学目录学农学谱牒学尚书学诗词曲格律学书画学术数学数学通鉴学文选学文字学物候学姓氏学训诂学音韵学舆地学职官学诸子学传注学 我们计划先推出以上四十讲。还有四十余门,正在物色作者,它们是: 兵学楚辞学春秋学词学道教内丹学董学(董仲舒)杜诗学尔雅学法令学法医学(宋学、宋慈)赋学工艺学古文学管子学甲骨学简牍学考工学考据学礼学理学历法学 年代学曲学泉学(钱币学)三通学申韩学沈学(沈括)史学诗学诗经学诗品学水利学四史学唐诗学天文学刑幕学徐学(徐霞客)玄学易学营造学禹贡学中医学庄学(庄周) 这是计划中的第二批篇目,拟编为《国学四十讲续编》,继续出版,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国学博大精深,虽然我们列举了八十余门,仍难免遗漏,欢迎各界人士提出意见,以便补充。 下面对这八十余门的设置原则、排列标准,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1.不能认为国学中无自然科学。李约瑟撰写了多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证明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本书(含第二批篇目,下同)既有人文科学,也有自然科学(如数学、天文学、农学、物候学等) 。 2.清末至今,陆续发现殷墟甲骨、敦煌文书以及古代竹木简牍、帛书等,俱为中华之瑰宝,国学研究必不可缺之内容。本书既有传统学科,也有新兴学科(如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等)。 3.按传统的分类,《诗经》、《春秋》属于经部;按当今之分类,《诗经》属于文学,《春秋》属于史学。本书一律按汉字拼音顺序排列,以免搅扰不清。 4.本书有大门类,如诸子学,学者不止一人,著作不止一种,本书作综合性的介绍。有小门类,如诸子学中之墨学、老学、庄学等,本书作专题性的介绍。 5.书中有某些门类,内容互相关联,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本书之介绍,各有侧重,不相重复。 6.国学中很多由一部书而形成一门学问,如春秋学以《春秋》为研究对象,通鉴学以《资治通鉴》为研究对象。这两部著作,都属于编年体史书,故本书春秋学、通鉴学涉及编年体的内容。由《资治通鉴》而产生了《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纪事本末体,故本书通鉴学又涉及纪事本末体的内容。 本书对每一学科的介绍,大致为: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畴,学科发展史,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与今后方向。视各学科具体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本书采用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对于说法不一者,作客观的介绍,由读者判断。现将第一批问世的四十门学科,归纳为几种类型,作为导读。 1.研究一部书而形成一门学问者,如郦学。本书郦学的作者指出:郦学以北魏郦道元的著作《水经注》为研究对象,故名。作者在介绍了郦道元的家世、生平及撰写《水经注》的动机之后,考论了《水经注》的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名学、文学、历史学与其他学科。最后,阐述了郦学研究中考据、词章、地理三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国外汉学家郦学研究动态。结语是:郦学研究长期以来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而且还有“不断升温的趋势”。 2.研究一类书而形成一门学问者,如方志学。本书方志学的作者指出: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各类方志及其书目提要,历代有关修志的诏令、规章条例及其他文献,还有古今论述地方志书和修志诸问题的各种论著。方志的内容,大致包括天象、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社会生活、名胜古迹、人物、少数民族、自然灾害等方面,主要具有地域性、连续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实用性等特征。其性质当是“一方古今总览”或“一地百科全书”。作者对方志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方志理论的萌芽、发展、成熟与方志学的形成,方志的收藏、整理和利用,进行介绍。结语是:方志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年轻的学科,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和重要的使用价值而成为国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3.研究一种文化现象而形成一门学问者,如避讳学。本书避讳学的作者指出:避讳学是史学的辅助学科之一。 4.以一种治学方法而形成一门学问者,如校勘学。本书校勘学的作者指出:校勘学是研究校勘对象和历史,古籍讹误原由,校勘方法和学养的学问。作者在介绍校勘目的与原则之后,逐一说明古籍讹误的类型为:误字、脱文、衍文、误倒;校正术语分别有:改(正)、补(增)、删、乙(移) 。在扼要分析古籍致讹的原因之后,申述了 5.汇集多种研究对象而形成一门学问者,如金石学。本书金石学的作者指出:金石学以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和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玉器、钱币、玺印、兵符、铜镜、砖瓦、陶器、明器等也在研究范围之内,可称为古器物学。金石学的研究意义,在于考订、文章、艺术三方面,与字学、文学、史学、经学等学科都有关系。它接近于现代的博物馆学,与现代的考古学有一定的渊源,但有区别。考古学以田野考古为基础,而金石学不重视田野考古及地层关系。传统的金石学终于为考古学所替代。 6.迷信与科学夹杂为一门学问者,如风水学。本书风水学的作者指出:风水学(堪舆学)是去除迷信成分后,一门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作者在说明风水这个术语的定义,风水思想的萌芽与风水理论的发展之后,阐述了形法派与理气派两大流派的形成与特色,阳宅(活人住宅)风水与阴宅(死者葬地)风水两大类型的范围与规定。最后介绍海内外风水学的研究成果与现状:学者们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建筑学等知识,对风水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形成了景观风水、建筑风水、地理风水、学术风水、《易经》风水等流派,认为风水理论中确有科学成分,可以借鉴到现实社会中去。由于风水学内容艰深,往往难用文字表达,作者采用多种图表,一目了然。 余不多举。 在本书即将送交湖北人民出版社之际,作为第一主编的我,趁撰序的机会,诚恳地表示如下的谢意: 1.感 2.感谢为本书撰稿的全体中青年专家学者,他们都认真执笔,一丝不苟。其中冷门(如谶纬学)、“绝学”(如音韵学)的撰稿,尤为难能可贵。 3.感谢江苏省社科联的重视与支持,将《国学四十讲》列入资助项目,并作为“江苏社科学术文萃”书系的一种。 4.感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5.感谢主编 本书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追求清新、流畅、深入浅出的文风,使读者爱读,易懂。但书中的缺点、错误还是难免的,欢迎读者指教,当于再版时改正。 卞孝萱 2005年春于南京大学冬青书屋 后记 20世纪初,在西学的冲击与刺激下,“国学”的名称逐渐流行起来。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简称,其内容丰富,包罗宏广。昔章太炎以“ 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并以“国学”的兴亡与国家的兴亡相连。学人之研习国学、大众之了解国学,意义由此可见。及20世纪末,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总结、弘扬国学,成为一股潮流,一批国学大师的经典著作重新印行,并在学人中大受欢迎。然而,时至今日,在大陆高等教育中,国学的讲授却未成系统,不少高校甚至废而不讲。这种状况,势必影响今后学术的发展,影响一代学人的素质。 考虑及此,1998年,我在为几家出版社策划图书选题时,便报上了“ 国学课堂书系”。起初的想法是:约请对国学有专深研究、备知其间甘苦的学者分头撰述;每年做一辑,每辑出五六本;每本约十五万字,选国学的…个门类,讨论其学史(由古至今的基本情况)、知识(如学科体系、结构、主要内容)、方法(指研究方法及其进步);读者对象定位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学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以及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与爱好者。我想,这样的计划如果付诸实施,则五年下来,必然形成规模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成为扩大出版社影响的名牌书系。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期以五年,而且是经济效益一般的长销书而非畅销书,终于没有一家出版社敢下决心承担这一工程。转机出现在2002年底。曾经有过愉快合作的湖北人民出版社向我征求选题意见,于是我又报上了“国学课堂书系”,在并无多少的期望中,却得到了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充分肯定。与我直接联系的是 我接受了 面对着一长串的电脑文件目录、一厚叠的打印书稿,以及两年工作过程中的两百多封电子邮件,我既如释重负,又感任重道远。如释重负者,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个了结,而两年中积压的许多事情也可以宽心地去做了;任重道远者,这已经完成的四十门国学外的另外四十余门国学,它们有的已有初稿,有的已有作者,待喘口气后,卞师与我还是想勉力将之完成,那将是又一部百万字的大书,我们又将为之付出至少两年的心力!虽然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更多,但为普及、弘扬中华国学,用去宝贵的、苦短的学术生命中的四年时间,我们感到还是值得的。 沉浸在国学之浩瀚海洋里的两年中,我时时有着这样特别的感受:积累深厚的中华传统国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如我这个年龄的学者,有懂一门甚或几门国学者,但绝少懂多门乃至全部国学者。以我个人言,学过历史、地理、文学,而又兴趣广泛,涉猎庞杂,但在看稿改稿的过程中,既每多发见与惊喜,从而感叹中国传统学问之互通互证,治学者万不可故步自封、狭隘偏激;也常显所知甚少,如对有些国学门类,我是不敢妄改一字、随置一问。我想,与我年龄相近的国学研究者、爱好者,读此《国学四十讲》,也会有与我相近的感受。至于小我一辈的年轻学人,我相信他们读此《国学四十讲》,所获会更丰,感受会更强烈;而长我一辈的学者,当然也会有所收获,毕竟国学浩博无涯,能为大成至圣通才者,古今几人?是则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确实不可不懂国学。进之,无意于研究国学者,读此《国学四十讲》,也会不乏助益,因为理解中国现实的社会,也不可不懂国学,从某种角度言,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的国学,也是社会、人生、思想、智慧、知识、方法等等的宝库! 《国学四十讲》能够完成,我要感谢 胡阿祥 胡阿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