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 郑振峰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它记录了商朝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占卜、祭祀等活动内容,是研究汉字演变的源流材料,弥足珍贵。进行古文字研究历史的考察,就要把甲骨文真正作为古 文之源,加以重视。出土古文字资料日多,古文字研究就更加便利。汉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构形学的研究者愈多,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汉字构形的演进序列也因此更加明朗了。 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文字研究著作——《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下称《甲文构形》)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显示出学界对古文字研究的热切关注。作者 甲骨文的研究,首要的是字形研究,对此,《甲文构形》完成了许多繁难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其一,整理字样,认同别异。识辨字样,整理出1380个构形清楚、构意明确的单字。这一工作清晰地显示出甲骨卜辞字样之间的关系,为构形系统的研究提供依据。其二,拆分字形,归纳构件。依据科学地规则拆分字形,形成基础构件表(含构件412个)。文字构形的基础元素称为“形素”,在甲骨文而言还具有图形性。合乎甲骨文构形系统的形素具有自己的特征,离析甲骨构件、保留刻写状态才能显示构造意图,这一图画性工作要求很好的文字功力。其三,剖析组合方式,总结构形模式。这是一项与字的组合过程逆向进行的工作,要揭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独体字只含有一个构件参构,不能拆分;合体字包含成字构件、非成字构件,其中“非字象形符号”尤其难以分别,介乎“象形”与“形声”之间者、成字参构者、会形合体字等都不乏其例,构形分析难度可见。其四,展开历时比较,进行系统论证。汉语文字学的研究,不能离开古文字的考察,也不能离开汉字形体的探究,甲骨构形的研究正是文字断代研究的基础。要实现这项研究的基础作用,与后世文字进行比较是必须的路径。《甲文构形》比较了甲骨文字与金文、小篆等的构形异同,通过不同历史层面构形属性的数据化比较,见出古文字演变的进程,揭示出汉文字系统的构形特征。 从事文字研究的人都知道,完成以上这些工作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甲文构形》的作者正是用辛勤的砺石打磨学术的锋刃,十年一剑,才有该著的出版,才有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作者的创新之处在于——全面测查不同时期的汉字系统,分析基础构成,展示汉字系统的发展规律,对整合和再现汉字构形系统的总体演变历程具有指导作用;以“字形”为中心,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古文字,使个体构形的解释更具科学性,对革除“以词代字”的弊端、指示科学研究路径富有启示作用;穷尽拆分甲骨字形,探求构件功能,总结构形模式,避免偏重汉字记录功能而忽视汉字形体构成的不足,对探索汉文字结构研究的新理路具有推动作用。 汉语文字学是民族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根基,研究对象的唯一性、民族性,使其成为世界上的专门学科,一门独一无二的学问。传世文献的绵延,出土资料的丰赡,给学界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预示了文字学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更新的阶段。《甲文构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甲骨文字构形理论确实、可信,能够引导相关探索走向深入。著作中蕴涵的科学的方法论思想、文字学的理路探求等,对解决文字学研究问题都具有普适性意义,其中的价值还要俟诸未来更多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