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陆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当属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声势浩大的“通识教育转向”。伴随着这一转向和转型,经典文献的阅读在高等教育中不仅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所占分量越来越重。在这个格局的变化过程中,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丛书,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和一定的示范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2007年底开始,浙江大学陆续推出该丛书中的前四种:西方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最近即将推出的是《政治学基础文献选读》和《社会学基础文献选读》两种。至此,该丛书第一辑六种全部出齐。而第二辑的六种(包括法学、语言学、美学、心理学、传播学、宗教学)也在紧张积极的编辑过程中,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初陆续面市。 丛书的总编辑、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博士导师罗卫东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该丛书的基本情况和根本特点:文献选编有明确的针对性。一个大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在大学前两年修完基础的通识课课程,进入高年级,就可以开始看经典原著了。所以,“基础文献选读”主要针对的读者是本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根据这一读者定位,在每本书的编选方面,包括篇目确定、篇幅裁定,编者都有细心的照顾。比如新出的《政治学》和《社会学》两种,每本书都是20篇的文献量,因为大学的一个学期20周,正好一周看一篇。这样的文献量连学生的阅读进度和节奏都有所把握,不可谓不细致周到。此外,每篇选文的篇幅也是编者仔细考虑的,不能太少,否则难以全面或详细地反映原著观点、体现原著风格,但也不能太多,以免学生阅读疲劳和阅读质量下降。因为每本书的选编者都是长期从事文献选读课程讲授的一线教师,所以在选目、编辑方面,才能做到这么专业。 至于文献的取舍,则更见各选编者、也是相关学科学者的功力。选取的首先都是那些公认的、该学科最不能放弃和回避的文献,当然也有选编者的独特眼光和判断在其中。对于大部头的原著如何处理的问题,则大多采取权宜之计,少数文献因为篇幅和文字原因,最后不选原著,而选取好的解读文本。因为各科教师都是单独工作、选取文献的,第一辑各科各本中,篇目偶有重复,如《雾月十八政变》,历史学已经选了,这次社会学也选。罗卫东解释说,这是必须的重复,两个学科的选编者都坚持不放弃,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该文献的价值,所以主编还是尊重两位编选学者的意见。但这样的情况非常少。事实上,在西方的通识教育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的。柏拉图的对话既是文学,也是哲学,有的老师侧重讲语言文学,有的则讲其中的政治学。 言及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忧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吴仰湘教授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的大学生的阅读习性呈现出两方面的不成熟,可谓两个极端,一些学生有心尝试原著的深层阅读,但或者面对大量的文献束手无策,流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或者一上来就是最艰深的著作,结果导致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另一些学生则满足于简单和低级的表层阅读,习惯于通俗读物、心灵鸡汤一类的文字快餐,几乎没有有效阅读量。等而下之的,甚至除了课本和作业,什么都不读,久而久之,渐渐丧失阅读能力。这话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证实。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一位李姓的工科生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他看到文字就犯糊涂,“字都认识,就是看不下去,容易走神,不知道都说了什么。有时连看报纸都看不懂。”这或许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在理工科生中,阅读速度慢、效率低是普遍现象,文科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颇令人担忧,岳麓书院历史系的一位学生自己分析说,是因为在网上一目十行看东西习惯了,“眼睛发飘,溜得快,深度不够,没法沉静下来慢慢看、细细咂摸。”至于经典原著的阅读,李姓学生说,他当然也知道这很重要,但通识课老师开的书目,每个都是一大厚本,没时间看,而且也找不到重点,看不懂。再说,他也不做人文社科研究,费力读那些干什么? 针对学生的这种阅读状况和认识观念,“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丛书提出了“中度阅读”或者“中层阅读”的阅读理念或概念,既不同于专家研究学者的大规模深层阅读,又不流于泛泛的浅层阅读。丛书区别了研究性阅读和理解性、了解性阅读的不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丛书属于理解性、了解性阅读,毕竟很多学生以后不会从事学术事业,但是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又不应该限于浅层阅读,经典阅读是教育的需要,对于学生的智力成长有无可替代的引导作用,而真理追求、对深邃思想的把握又需要循序渐进。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丛书是观景台,从这里能看到人类智慧最美的风景,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对于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丛书是桥梁,从这里出发,引入更深层的研究性阅读。这些都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丛书作为阶梯、中介媒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不管怎么说,这套学术性的辅助和补充教材不同于教科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文献选读”丛书的编选者们,希望能通过各自的工作,推进中国大学生的经典阅读,增进学生对人类精神的最优秀成果的理解,促进他们与大师的对话,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于各学科学术研究更深入的兴趣和了解。 从该丛书热卖的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选编者的目标正在实现,我们也有理由对中国大学生的阅读前景抱有更多的希望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