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文章理论批评资料的“渊薮”——评王水照编《历代文话》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0-2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基础性的学术研究必须从资料入手,这是学术的基本规范。

     

      一则重要的资料时常可以解决一个甚至多个悬案,近阅《郑振铎书话》便看到一个这样的例子。郑振铎早年致力于中国版画史研究,所见版画多为黑白作品,间或目睹异彩者,也无非是符篆为朱红。后来获得万历年间彩印本《程氏墨苑》,其中彩图多达50余幅,且多半四色、五色印刷,灿灿有光,不仅惊呼“此国宝也”!并自称:“我人谈及彩色套版,每不知其源于何时,得此书,则此疑可决矣。”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学术界诸如因为一方碑刻、一部家谱、一套珍版、一封信函的问世而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的实例并不鲜见。

     

      作为学术研究一个方面的文学研究,无论是事迹的考订还是观念的推演,同样需要扎实的资料为依托,严谨的学者称之为无征不信。正因为如此,文学研究资料的搜集出版一直是有责任的出版家关注的重点,中华书局从上世纪60年代起倾力打造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就是其中突出品牌。

     

      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也是如此,它需要历代文学批评资料的强力支撑,没有充分而翔实的理论批评资料,凭借一些大众化的经典批评著述来从事研究,很难实现学科的推进,而且也不能客观地展示文学理论批评历史的状貌。

     

      就文学理论批评资料的整理而言,各种诗话、曲话、词话、赋话以及小说类论著等,可谓硕果累累。唯独“文章”一类的批评资料,一直冷冷清清。众多的此类资料沉睡在图书馆的珍本善本书库,一般研究者难以识其庐山面目。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历代文话》的出版,可以说弥补了这个缺憾。本书主要的特点,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大而精。

     

      所谓“大”,是指其所收录文话的时间涵盖了中国文章繁荣的宋元明清时代,总量达到143种;所收录文体在一般文章之外,还兼顾了在中国历史上与文学存在长期互动关系的制艺;并酌情收录了部分作为散文与诗歌中间体式的四六的批评著作。可以说,这套大书将中国文章批评的精华近乎网罗无余了。笔者曾在阅郑振铎书话中发现一种名为《文通》的文话,作者是明代朱荃宰,虽然郑振铎以为此书模仿《史通》,且意见凡庸,但文中多引用明人之语,恰是很珍贵的资料。打开《历代文话》,本书就赫然在目。

     

      所谓“精”,从该书对民国之际一些文章学著述的选录和对一些珍本的采录上就可窥见一斑。“五四”前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类似林纾、刘师培、姚永朴等一批心仪旧学的学者在当时成为攻难的对象,即使在今天的学术界,其研究旧学的著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王水照先生录林纾的《春觉斋论文》与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等,并在序言中指出,当时所出现的30余种古代文章学著作,“都是我国文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果”。至于珍稀本,则包括六种从日本采入的著述:陈绎曾《文章欧冶》、曾鼎《文式》、高琦《文章一贯》、王世贞《文章九命》、王守谦《古今文评》以及左培《书文式·文式》等。其中王世贞《文章九命》国内不乏传本,但编者仍然选择“和刻本”,目的在于“从日本人所作的序跋中可了解它在日本流布接受的情况”。可见作者用心的良苦。

     

    《历代文话》 王水照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