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历史的简单与复杂——读徐世平新著《扒着门缝看历史》有感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0-1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从简单中还原复杂,从复杂里淘滤出简单。这是读完徐世平先生新著《扒着门缝看历史》后的感受。

     

      “从简单中还原复杂”,是将一些长期以来被脸谱化的历史人物还原、放置到其所处的具体历史情境去重新考察、打量,以发现、理解其人其行之复杂性和丰富性。比如,严嵩、徐世昌、张勋等,在一般国人印象中均为非奸即恶之人物,而徐著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钩沉梳理,还原了他们进退取舍间的复杂性。作者研读明史《严嵩传》后,“似乎感觉,其为奸臣的结论可能多于依据……所谓的奸臣之罪证,至多也就是争权夺利而已。”指出严嵩的诸多所谓“恶行”,不过是在专制皇权下与政敌之间常以性命相搏的权力游戏,一些为后世史家指责的行状,在当时亦属不得已。毕竟是政治斗争,如伟人说过的,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良恭俭让。然后作者闲闲写道:其实,严嵩和他的政敌们都不过是“被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工具罢了!笔触直指二十五史中“忠奸正邪”杀来斗去的老把戏的总导演———专制皇权。这样的眼光,自然高出传统史论的老套。

     

      而对徐世昌、张勋这样被贴着“北洋军阀”或“复辟罪人”标签的近代人物,作者也以信实的史料将其脸谱勾勒得更加丰富:一生玩弄政治的高手徐世昌下野后拒绝日本人拉拢,终不亏大节;而张勋之复辟主要出于对清室之感恩,而非借复辟之名打自己的政治算盘。且一旦失败即接受历史潮流,“至于往事,在勋感受旧恩,恩图报称,博浪之锥,止于一击”,并非一个糊涂顽固、“死不改悔的反革命”。正因此,作者特别录写了一个史实:张勋死后,孙中山曾送去挽联,中有“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之句。

     

      而对李鸿章、杨度、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近年来争议很大的人物的书写,作者则显出了“从复杂中淘滤出简单”的“眼明手快”的功力。对晚清重臣李鸿章,作者扣住其“谨严”“言行一致”的修养功夫,以及虽“谤满天下亦誉满天下”而勇于任事之用世情怀;对“洪宪六君子”之主角杨度,则扣住其“湖南骡子”脾气——不认错,并见出这倔犟之背后是其对“君主立宪”政治理想之深信与坚持。因此,在共和之声鼎沸之时,他既不“知错”,当然无从“认错”了。

     

      《左宗棠抬棺出塞》、《梁启超笔下之李鸿章》两文,字里行间隐隐有意兴遄动———这在该书其他文中并不多见。前文开头便是一句———“晚清名臣之中,我最敬重左宗棠”,后再徐徐展开,却无更多论赞———有了文首那句自白就足够了。后文则借梁任公之口,尤其是梁著《李鸿章传》绪论中“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那段议论,曲折表达了作者对李鸿章之“毁誉人生”的评价感慨。文末的“梁启超说‘李鸿章往矣,而天下多难,将更有甚于李鸿章时代者,后之君子,何以待之?’我们都是‘后之君子’,扪心自问,又当如何?”之问尤显警策。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