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未刊珍稀史料稿本、钞本、珍本、孤本——广东近代文献史料的抢救、发掘、整理、出版工程日前取得了重大突破。记者近日从承担国家清史修纂重点工程、广东近代文献史料投资出版和发行任务的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了解到,首次汇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清代馆藏”瑰宝的《清代稿钞本》第一辑50册约5400万字的影印本已出版面世,其中收入日记20余种、诗文集140余种、清末广东咨议局等机构的公文档案20余种。 清代中晚期的广东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第二中心”。中山大学中文系原主任黄天骥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桑兵和广东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磊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史由广东肇始,中国近代思想史亦由广东滥觞。广东在清代中晚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和对外交往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有屈大均、陈白沙、鲍俊、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陈澧、容闳、郑观应、孙中山等一批思想、学术、政治、经济大家,而且活跃着李鸿章、丘逢甲、张之洞、曾国藩等清末民初政坛上几乎所有的风云人物。这些大家名流都曾驻迹南粤大地,在长期经商、出任官宦、教书治学和政治活动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日记、专著、诗文集、书信、人物列传等具有极高学术价值而百余年来未能付梓问世的文献史料,仅广东各级图书馆、档案馆收藏的经、史、子、集古籍底本就超过1.2万种。它们不仅是广东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更是广东作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第二中心”的完整再现。聚合起政府、学术界、出版界及全社会的力量,全力抢救、发掘、整理、出版这些濒临灭失边缘的文献史料无疑是今天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提高广东文化软实力和人文地位的基础性工程。 “这是一项史无前例、功德无量而异常艰苦的文化工程,内容囊括《清代稿钞本》、《粤海关档案》、《葡国外交部澳门档案》、《罗马藏中国近代文献史料》、《近代中国图书馆奠基人杜定友文集》、《近代中国期刊》、《广东族谱总成》等”。广东大沿海出版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亚基向本报记者透露,他们将不拘泥于史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传统的整理方法,基本不做耗时费力而效果不佳的点校,而是根据收集情况和抢救的需要,采取大体分类和影印的方式编辑出版,第一阶段拟投资6000万元,出版文献史料1300册,约20亿字。力争在2018年前将广东及其他地区所藏一切有价值的近代文献史料全部整理出版。(本报珠海 ▲山黄氏诗略(广东香山黄映奎编稿本) ▲报告书(广东宪政筹备处编宣统二年)(资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