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袁功勇:传统是治心的良方--《儒家修身九讲》的评论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9-2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了很久一段时间,在媒体以及超级畅销书的推动之下,更有“白热化”之势。中华民族似乎忽然找到了丢失已久的传统,迫切想重拾传统价值与文化尊严。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其实一直未曾远离我们,它就在我们生活之中,正所谓“道不远人”。另外一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国际化的语境之下,“国学”决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是经国治世的良方。“国学”最大的作用,还在规范和指导个人的修为与言行,正如这本《儒家修身九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月版)所体现的宗旨的一样。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根本宗旨和目标,很显然,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的时候,用儒家思想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是不能了。这种不可能不单单是人为的选择,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儒家思想已被历史所检验,是无法适应现代文明社会需要的。但是,儒家最初的修身的宗旨,在当今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正如《大学》之中所说“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儒家的基础目标,也是在当年社会,最有活力和可能性的一个目标。儒家修身思想和心灵感悟,与心灵鸡汤式的观念,在根本上是没有差异,万法规一,殊途同归。儒家修身思想,一样具有抚慰心灵的功能。这也是一种本源,如果连个人生命都无法影响,那么对其他方面的应用更是不可能。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心宁的安静和滋润,需要用传统文化来抚慰人们的心灵。改革开放30年,经济学家欢呼中国的经济奇迹,政治家在歌颂制度优越,只有文化学者一直感叹文化的缺失和人文精神的丧失。无可否认,这30年来,中国更加开放,更加现代,价值也更加多元。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社会是否更加文明,更加公平,更加民主?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的精神尺度和道德方面,绝对不是和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的。我们所期待的文化复兴,却不得不从远古寻找精神资源和价值源泉。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在哪里?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外一个方面,每个人却又面临种种困惑和苦恼。具体到每个个体的生命体验上,社会并不能让人们感到满意。

     

      修身,是回到儒家思想的本源和初始。“儒家修身”很简单,操作性也非常强,没有繁复的程序和仪式,更没有玄妙的思想和神秘的内涵。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简单易学,指导性也强。如书中所讲的“静坐”,是人人皆可为之的方法,只要你全身放松,静下心来,闭目五分钟,凝神定气,控制杂念,就能回到冥想和安宁的环境,片刻之间抛却尘世烦恼,给自己的心灵加一次油。又如“慎独”“治心”“主敬”这些修身条款,基本都是使人向善,寻找心灵的平静和安慰,重在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圆满。再比如“自省”,日三省吾身,只要每天花几分钟,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就能发现自己的种种得失。儒家修身思想,是一种适合中国人生命体验和情绪感悟的心灵实践。

     

      笔者曾参与过方教授在清华组织的学生读书活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以及对经典的渴求,大大出乎笔者的意外。以前,总感觉这些经典应该是经历了人世沧桑的中老年人更喜欢,谁知道年轻的学子一点也不逊色,他们甚至对他们在生活之中面临种种困境,愿意寻找到儒家作为修身的指导、行为的价值规范,以及解决困惑的方式。正如作者自己所言的,作为专攻西方思想的学者,他自己也是经历了一番心灵的流浪,才找到儒家这个法宝。书中所体现出来的真诚,以及对青年人的告诫,都是具有极大意义的。大而言之,弘扬传统文化,更实在来说,是给每个人提供一种解决生活苦恼和困惑的可能。

     

      传统,其实一直不曾远离我们,只是掩蔽在历史的发展之中,这种文化早已化成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成为我们的文化血脉中的一段。在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每个繁忙和劳碌的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体验一下古人的智慧,和古人的心灵靠近,体会一下先贤圣哲的思想光芒,从而让自己获得前行的动力和行为标准。修身,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功课。

     

    (方朝晖,《儒家修身九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月版)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