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施爱东:评陈学霖著《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8-2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陈学霖著,三联书店20087月第一版,36.00

      

    传说北京在建城之前,是苦海幽州孽龙的地盘,燕王想在这里建城,就请大军师刘伯温和二军师姚广孝分别做出规划。两人约好十天后背对背画出图纸,结果,两人都分别遇见了一个形似哪吒的小孩,不停地追着他们说:“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画出了一座“八臂哪吒城”。燕王下令照此建城,正阳门是哪吒的头,安定门和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其他八座城门是哪吒的手臂,城中皇城则是哪吒的内脏。

     

      这则貌似荒诞的传说是如何兴起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学霖,早在1965年就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兴趣,到1994年写成《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其间经历了近30年的资料搜集与写作。本文拟在陈著基础上,稍作补充与探讨。

     

      传统的城门设置,都是东与西、南与北对称的,至元太保刘秉忠领衔营建大都城的时候,别出心裁地在南城正中特设一座供銮驾出入的丽正门(即今正阳门),于是,形成了北京城“南三北二东西各三”的城门格局。中国知识分子素来好做附会玄想,把这一城门格局说成“三头六臂”是非常自然的事。把北京比喻为“哪吒城”,大概在元末已经流播甚广。奇怪的是,这一说法只在元末明初闪现一时,再往后,就难觅踪影了。

     

      从现存文献上看,宋以前的哪吒故事极少,更未有把哪吒说成“三头六臂”的,到了宋代,这一说法突然在佛教禅宗流传开来,如《景德传灯录》:“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碧严录》:“忽若忿怒那吒,现三头六臂。”可见,把哪吒定型为“三头六臂”,是宋代佛教禅宗的独特发明,元以后才为道教和民间信仰所采信。值得注意的是,刘秉忠在归附忽必烈之前,曾出家为僧,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并由海云荐入忽必烈帐下。刘秉忠博学多能,但喜欢借助天文地理故弄玄虚也是很出名的,所以说,不排除刘秉忠规划大都城的时候,头脑中已经形成“三头六臂哪吒城”的思路,并有意制造了一些神学舆论。这是古代政治家常用的手法。如果是这样,元末明初把大都说成“哪吒城”就不是出于民间传说,而是出于刘秉忠的刻意安排。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从元到清末的600年间,只传了“哪吒城”这么一个名字,却没有任何故事情节。

     

      当“哪吒城”一说再次涌现于文人笔端的时候,已经是民国时期了。据陈学霖考证,最早是英国人Werner1924年记录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城建造的传说》,但这时的传说还很简单:有一名叫刘伯温的道士,在燕王出戍幽州时,给了燕王一个锦囊,其中画着一幅“哪吒城”的蓝图,燕王来到幽州,一看是片荒芜之地,于是打开锦囊,照着图纸建成了北京城。这只是个简单的“锦囊故事”,显然还很不成熟,也不够传神热闹。同期另外几个外国人记载的建城传说中,北京城与哪吒形体的对照都说得非常详细,但情节却极简单,可见此时的建城传说还在初级阶段。在清末这一敏感时期,刘伯温取代刘秉忠成为“哪吒城”的规划者。陈学霖认为,这与“反清复明”的秘密社会假托附会有关系。例如,民间传抄的天地会文献中,刘伯温就被崇祀为襄助排满的民族英雄;借名刘伯温的《烧饼歌》,不仅预测了清朝的覆亡和国运的更新,还被引用于邹容《革命军》的卷终,借重刘伯温的谶语,预言革命一定能成功。

     

      成熟的《八臂哪吒城》最早见载于金受申《北京的传说》(通俗文艺出版社,1957),后来搜集到的各种异文,与金说大同小异,就连史无前例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也没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异文,这是很反常的。金受申(19061968)是著名的北京戏曲史家,长期收集各种曲艺唱本,对北京城的各种曲艺表演、风俗事物、趣闻轶事,几乎有闻必录,是近现代著名的“北京通”。了解了金受申的身份,我们就应该想到,金受申所记录的传说,也许本于职业艺人的“说唱故事”,而不是本于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我们还可以找出一些间接证据,说明天桥艺人在“八臂哪吒城”传说的推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翻检北京说唱文本,发现许多老一辈相声艺人常常会在他们的贯口中带出“哪吒城”。比如,有些相声艺人只要一说到有什么热闹事情,他就必定来这么一句:“惊动了四门三桥五牌楼、八臂哪吒城,也不管是什么土农工商、回汉两教、诸子百家、五行八作、街市上走的人,三百六十行,也有什么做官的、为宦的、背弓挎剑的、推车挑担的、卖煤卖炭的、卖米卖面的、卖葱卖蒜的、卖烧饼油条的、卖茶叶鸡蛋的,全都出来了。”民俗学家岳永逸也说,在他访问过的天桥艺人中,许多人都说早期天桥演出曲目中曾有过《八臂哪吒城》。事实上直至现在,一些老艺人还能表演《八臂哪吒城的由来》,北京人艺仲纪遥的节目单上,就有这一出。

     

      不管是“八臂哪吒”还是“三头六臂哪吒”,为的都是凑“京师十一门”的数。但无论是从哪吒的传统形象,还是从北京城南三门的形态来看,“三头六臂说”都理应比“八臂说”更加强势,可在金受申以降的建城传说中,清一色唤作“八臂哪吒城”,几乎彻底淘汰了“三头六臂说”。这种反常的垄断式讲述,加上前面所提到的异文数量的严重不足、搜集者金受申的特殊身份等种种问题,一再提示我们,虽然“哪吒城”的说法始自元末,但是,现在通行的“八臂哪吒城传说”却很可能肇始于20世纪以来北京说唱艺人的商业创作。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