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这样一个纪念日在什么意义上还能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看来是愈加含混不清了。或许就像很多类似的事情,最后贴上标签,众人敷衍一番了事。但不管为纪念,还是为忘却,总还有人“到底意难平”,不断想去尝试厘清各种对“五四”的认识、说法、解释,从并不太久远的历史中为现时的人们召唤出新的能量。林贤治的著作《五四之魂》,就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角度,试图再度阐明“五四”文化运动的主旨。如果说对“五四”的众说纷纭来自其内涵本身的复杂性,那么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五四”之动人处,就在于它曾经赋予一群知识分子以使命感和精神资源,而这在漫长的二十世纪中国,在作者看来,几乎成为了一杆无形的秤,时时衡量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伦理与操守。《五四之魂》是一本论文集,但其中的文章,无论是整体勾勒“五四”时期的文化环境,还是选取知识分子个案进行样本细读,在“知识分子”和“精神”两条关键词之下,显然有着统一的问题意识和诉求。所以,尽管作者在《自序》中说“所谓‘史’,明显是夸大了的说法,只是借以显示精神演变的一条线索而已。”读者不妨把这条线索理解成一种隐含着的历史观。 当然,此处历史书写的特殊性在于:作者笔下确有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故事,不过它们既不以叙事取胜,也不重在整理材料、补缀史实,作为“精神史”,关键在于描述中国自现代转型期的发生至文革前后,这一段充满变数的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所谓精神,一是指事物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意义、逻辑、因由,二是指知识分子的追求和生存信念。作者认为这两者在“五四”以来的现代中国历史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精神”可以说是知识分子所发现的历史内在动力,既是他们的思想成果,同时又是用来定义他们自身存在的价值准绳,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是合一的。 不过,如果说知识分子作为至高精神的化身,有资格和权力去阐释历史的内在逻辑的话,那么可以追问的是,这种阐释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具备独立的价值。知识分子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怎么选择精神道路的问题,还有整体的社会形态是怎么改变的,而自己在这改变中处于什么位置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不论是自由思考还是独立精神,都不再是抽象的理念。 书中的知识分子个案,作者特别留意于他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是否能保持精神自尊,独立思考,自由发问。他逐一检点了上述知识者在这一层面上的成功以及失败之处。作者对继承“五四”精神的执着、坚持和严格令人心生敬佩。 探讨知识分子的灵魂归属,应该跟思考整体的时代状况产生更复杂的互动关系,才能进入时代的核心症结,对精神的坚持也才能容纳更多问题。正如作者在褒扬“五四”精神时,显示出了与那些试图将“五四”知识化、学院化、保守化的言论的区别,同时得以重新定义“学者”的概念,得出“五四”是“没有学者的时代”的结论,这就是作者在知识分子的现世关怀和斗争精神这个层面上,所延伸出的一个可贵的思考。同样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对“知识分子”本身有更多深层的讨论出现,去除所有虚幻的光环,让这个词归于并成为真正的历史与现实的一部分。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林贤治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