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区域文化史之初,就曾经常拜读大家张正明先生的一些著作,尤其是不久前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先生的《秦与楚》一书,是作者临终时奋笔完成的最后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给人以启迪和深刻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其一是对秦楚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辨明其关键点上之得失。 古往今来,论述秦楚政治历史与文化者,多从其政治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状况或官制的名称、结构等表面现象去进行介绍。对于有成效的专业研究来说,应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之上,在掌握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建立、发展状况和各种政治制度体系的表现的同时,总结出这种社会状况产生的各种主客观的原因、特点及其规律性的变化和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作用等,这才算抓住了政治文化史研究的实质而不是泛泛的、缺乏创见的介绍的关键。 《秦与楚》一书,正是作者敏锐地看到并抓住了秦楚文化的关键问题,因而在深入、科学的论述中,能够通过人事比对,对秦楚的政治与文化得失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作者简要地考察了秦楚政治文化的建立、发展、变化和兴衰的过程,重点分析了当时政治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原因,详细论述了秦、楚两国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状况的不同特点,具体评价了秦楚政治与文化舞台上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客观地总结了秦楚各个历史阶段和各种政治决策、制度等的得失,可以说,有关秦楚政治文化史研究中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 二是以“求实求是”为原则,开拓独立之学术,自创一家之言。 秦楚的政治文化史,其时间跨度上下有数百年之久,其空间范围含有长江南北之广。《秦与楚》一书,就是在这个时空不断变化的广阔范围内,系统地论述了秦楚政治文化的起伏变化,深入地阐明了其兴衰存亡的过程和具体内容。书中既能在着眼于秦楚历史的关键问题上据史立论,以明辨其得失,又能不囿旧说,独创一格地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新见,自成一家之言。不仅如此,书中虽新见迭出,独到之处甚多,但无标新立异之嫌,却有求实求是之意,严格地忠于史实,同时又不囿于旧说,力争以准确可靠的历史事实和严密的分析论证为据,推出自己的论断。如秦楚政治文化实力的消长与秦朝统一而又速亡的历史启示等即属此类。 其三是“大知观于远近”,科学地处理宏观、中观与微观历史研究的关系。 《秦与楚》一书,在整体研究的过程中,可谓娴熟地运用了把握宏观,重视中观,分析微观的研究方法。所谓把握宏观,是指全面而充分认识所论问题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秦楚政治文化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同时把握分析具体政治历史问题的史学理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所谓重视中观,就是着重对介于秦楚整个社会政治文化史和个别具体政治活动之间的历史事件,亦即非“宏”非“微”或亦“宏”亦“微”的中间状态的历史事件进行合适的相应评述。所谓分析微观,是指对所论政治文化问题具体内容的剖析。一般来说,只有宏观把握,则会失之抽象、笼统;而只有微观分析,则往往又会就事论事,难以使秦楚政治文化史研究达到应有的高层次,同样不能取得透彻、客观的认识效果。二者互补,重视中观,把握宏观指导,进行微观分析,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四是在文献选择上“竭泽而渔”,在材料运用上广征博引。 《秦与楚》一书,在史料运用方面的特点颇为突出,该书征引文献近千条,可谓广征博引,史料丰富,内容相当翔实。就引征资料的广度来说,也颇见作者的功力,这近千条文献出自大约几百种史书和大量的考古资料,作者治学方法之严谨、态度之严肃于此可见一斑。尤其是作者所用的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先秦的古籍和近百年的各种相关考古成果,倘若没有长期的积累和研究,是很难做到这种程度的。 从学术的角度讲,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处理学术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历史检验。《秦与楚》正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秦楚历史文化的一部典范之作。 |